阳春三月,本应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然而,南京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犹如“倒春寒”扰乱了城市运转的节奏。
面对本轮疫情,南京迅速启动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机制,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采取设置封控区、管控区等一系列措施让城市慢下来、静下来。在一线防疫人员和所有南京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指挥部同意,自2022年4月6日起,南京全域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不过,疾控专家指出,“低风险”并不等于“无风险”,虽然南京市疫情防控成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仍在紧要关头。在实现“全域低风险”和区域解封后,应将各项防控措施做得更快、更准、更细,牢牢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而如何做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则是南京当下急需面对的首要课题。
历时21天,南京摘“星”
本轮疫情以来,南京根据阳性感染者的区域分布、活动轨迹热力图以及区域人口密度等因素,在全市各区进行规模性多轮核酸检测,并根据筛查结果,及时动态调整防控措施。
3月15日,南京举行疫情防控通报会,会上通报,南京此轮疫情感染毒株初步判定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2进化分支,而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隐匿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这使得疫情防控的压力与难度陡增。
对此,3月31日,南京市在全市推广疫情防控“扫码通行”措施,推广应用“场所码”,实现“动态扫码”。
“场所码”标识了该场所名称、位置等信息,通过扫码可对出入该场所人员进行信息的自动化登记,同时核验健康码信息。截至4月17日,南京市已部署扫码点位38.4万个,累计扫码识别1.19亿余人次,其中,“场所码”扫码识别达到8828万余次。
“场所码”的普及使用在为信息化防控提供数据支撑的同时,也实现了无接触精确登记。对于店家,减轻了手工登记信息的压力和时间成本,对于居民来说,也避免了扫码亮码带来的繁琐不便。
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企业的发展同样不容忽视。3月30日,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深入高淳、溧水两区的农业企业进行调研,近期正是春笋、草莓等农产品的上市期,由于受疫情影响,部分农产品出现滞销、运输受阻的问题。对此,韩立明在调研中强调,有关方面要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强化服务指导和精准帮扶,帮助农业企业掌握信息、拓宽渠道、纾解困难。
金融活水提振企业信心
从3月10日南京本轮疫情开始,至4月6日南京全域调整为低风险,本次疫情防控成果取得阶段性成效,历经21天。截至4月21日,南京摘星已有两周有余。不过等级的调整并不意味着风险的降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并且受疫情影响,保持经济平稳发展面临着更大考验。
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南京将如何谋势布局,缓解当下疫情冲击,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南京早在疫情防控期间便已给出答案:今年3月底,南京市正式出台《“同心抗疫 携企同行”助企纾困二十项举措》,聚焦中小微企业的急难愁盼,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疫情之下,很多中小企业出现企业偿债能力下降等问题,融资需求进一步增加。目前,企业最急迫的需求之一即为资金支持不断流、货款不断供。对此,南京以“金融活水”缓解疫情对企业的冲击,以“真金实银”提振发展信心。据了解,此次“助企纾困二十条”涵盖了缓缴减免各类税费、加大税费抵扣力度、强化金融信贷支持、优化融资担保服务、形成惠企政策合力等多个方面,从减轻企业财务开支到为企业提供专项帮扶补助,多方位帮助市场主体进一步恢复信心。
4月15日上午,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深入企业调研运行情况,并主持召开会议,就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会议上,韩立明强调,越是形势复杂,越要更好发挥有为政府工作,兑现政策要更快,集成政策要更实,储备政策要更准,做好企业供应链保障专项服务,让经济循环更畅通。
政策红利营造城市“烟火气”
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之下,餐饮和住宿行业受到的冲击也最为直接,客流减少、成本上升、现金流困难成了相关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在本次出台的“助企纾困二十条”中,也指明要助力餐饮行业复苏、推动文旅休闲回暖,南京对餐饮、住宿、文旅等特殊困难行业的帮扶倾斜清晰可见。
4月18日,市委书记韩立明来到江宁区的两家餐饮、住宿企业,与经营者深入交流,专题调研疫情防控与市场保供、服务业复苏等工作。在调研中,企业经营者普遍反映,当前提振企业信心和消费信心是目前最为迫切的需求。针对成本和市场的双重压力,韩立明表示,要全面尽快落实好减税退税政策,帮助企业降低租金等成本,并在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社保帮扶、稳岗用工等方面及时采取更多针对性措施,切实缓解企业阶段性经营压力。
随着“苏政40条”、“南京助企纾困20条”、“江苏助企纾困22条”一系列稳企惠企政策的落地落实,江苏省及南京市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降税费、增信贷、活消费、畅物流,进一步恢复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城市“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