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博物馆或许“曲高和寡”,而今天,许多博物馆呈现着门前观者如织的景象。在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刘文涛看来,博物馆不仅是一所建筑里凝固的空间、历史文化的殿堂,它还可以成为欣赏美的场所,传播知识的学校,共享信息的网络,公共休闲的空间,让观众与博物馆的每一次邂逅都美好而充实——这,就是“文化中枢”的博物馆。

“文化中枢”的博物馆:在开放中释放新活力

作为收藏与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博物馆,通常被视为“传统之地”,这种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对传统不是那么感兴趣的人走进博物馆的脚步。

一直以来,博物馆都是优秀传统文化忠实的继承者、弘扬者,今天我们还要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者。那么,怎样让观众更易接受,也更愿意接受文化的熏陶,怎样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深度润养社会、融入民众血液,怎样让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这是今天我们博物馆人要思考、实践的课题。

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中,提出了“文化中枢”的概念。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我的理解是,让博物馆更具开放度与黏合度,提升博物馆的活力,增加它对当代人的影响力。这是博物馆的新功能定位,也是博物馆做到“文化惠民”的答案。

因此,博物馆的工作不仅是典藏、展示与研究,而是架起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通过立足当代,回望传统,对传统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启迪属于明天的经典。也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传统为当下与未来所为,让历史成为现代生活的鲜活元素。

创造博物馆新表达的“南博实践”

走在今天的南京博物院(以下简称“南博”),你可以在《夜上海》《夜来香》的旋律里体验三十年代的民国风情,因为南京曾是民国首都,是民国文化的缩影;还可以在充满科技感的数字馆里,通过全息投影直观地看见江苏历史影像;非遗馆的老茶馆里,悠悠的折子戏曲婉转悠扬,你点上一壶茶观看这出戏,就成了非遗展馆里最恰当的风景……

2013年11月以来,南博完成改扩建工程。我们在那时就对博物馆的发展和定位进行了思考:博物馆既是艺术的殿堂,也应该是大众的文化体验场所和休闲场所。

我们在原有历史、艺术、特展三座展馆基础上,又兴建了非遗馆、民国馆、数字馆。“一馆六院”体现着“分众服务”“分众传播”的理念:让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观众可以在南博内各取所需。2014年,南博参观人数达到了248万,到2018年,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366万。

“让文物活起来”也是南博近年来秉持的理念。从“我展你览”的刻板模式,到让观众从文物中主动收获“一眼千年”的感动,南博采取了系统化的研究,以原创的能量把博物馆知识转化成受众能理解的方式,从而让瑰丽而生动的“文物故事”能被观众充分被吸收。

从2016年起,我们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国汉代文明的故事》展览就在实践这种理念——我们没有直白地展出对方博物馆的文物,而是把本地观众相对熟悉的南博汉代文物与这些古埃及文明进行同台亮相,文物的排序相互呼应,让观众在两个文明的比对中看到文化差异,找寻文明共通之处。在接下来的《穆夏——欧洲新艺术瑰宝》《世界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等展览中,展现“文物关系”的理念又得到了深刻的发挥。

我们相信,好的展览不是高冷的说教,而是以故事打动观者,带给他们体验式的感动。通过高品质的策划,引领参观者跳出漫不经心、沉闷乏味的日常,进入一个能处处产生诗意、震颤和惊异体验的公共空间,这也是一种“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方式。

打造触手可及的“无墙博物馆”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对我们的文化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以往观众大量涌入南博,造成环境嘈杂、参观拥挤的不良体验,南博从今年4月起也采取了预约参观的方式。从数据看来,预约参观并没有减少观众人数,而是对人流量起到了良好的削峰填谷作用。我们很希望,每一个来南博的观众都能拥有“静心时间”。

我们还致力于开发博物馆文化更广泛的传播力。今年5月8日,一堂“艺术课堂”在南博拉开了帷幕。在展览收藏家路德维希夫妇捐赠的文物中,一场音乐会也美妙奏响,这样“声画共鸣”的展览形式非常新颖。近年来,南博一直尝试在展览中配套教育活动,给观众更多的艺术营养。

教育课程也从博物馆出发,走向社会。比如,曾上过《国家宝藏》的文物“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其出土地紧挨着今天的南京市岱山实验小学。我们与这所小学开发了博物馆课程,孩子们从一年级起就知道竹林七贤与魏晋风骨的气度。我们还尝试推出相关夏令营、研学等活动,满足青少年对历史文化的好奇与渴求;南博的博物馆课堂还走进社区,带领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的老人们,亲身感受艺术的美好。

网络信息手段更让博物馆在你身边“触手可及”:我们通过直播的形式传递现场考古的过程;我们也借用网上展览的方式让沟通零距离;配合今年5月18日的“博物馆奇妙夜”活动,我们不仅会直播这一美好的夜晚,还将推出“我为国宝点赞”的小程序,鼓励观众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与文物、与博物馆的美好故事。

开放,让“无墙博物馆”更容易与观众建立连接;高品质发展,让观众与博物馆的每一次邂逅都美好而充实。评价一个博物馆好坏的标准,始终是民众的认可度,我希望通过南博的舞台,可以让文物历史、文化审美留在大众心里,也走进每个人的生活。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刘文涛——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党委委员,研究馆员 到博物馆邂逅美好、畅想未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