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门立交桥,是华东地区第一座立交桥,也是江苏首座城市道路立交桥。作为南京标志建筑之一,中央门立交桥承载了一代代南京人的记忆。

1931年,南京市政部门在中央路北端的明城墙上新开一座城门,以中央路的“中央”二字,定名为中央门,此门因路得名。1957年,南京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认为中央门对中央路的拓宽工程形成了阻碍,应该立即拆除。相关报告得到市政府批复后,中央门彻底拆除。现在城门早已不复存在,地名却沿用至今。

南京长江大桥、南京火车站建成后,中央门广场成为两地相接的必经之路。中央门广场交通压力大,堵车严重,直接影响市民上下班,也影响外地来宁的旅客出行——这加速了立交桥的诞生。然而在当时,城市立交桥在南京乃至江苏省尚无先例,当时的设计团队属于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因为地处闹市,可利用面积小,建桥时需考虑将对周边影响降到最低;为缓解平面交通压力,环道需东西南北四方通达;因悬于空中,还需考虑道路最大可承载力。

立交桥从设计至定稿,耗时近半年,其间经历无数次修改、调整,最终确立了三层式双环形的立交桥结构。从初夏至隆冬,数百上千计的工人三班倒接续奋战,最终,这座东西连接龙蟠路和建宁路、南北贯通中央路的首座城市立交“拔地而起”,架起了南京人对未来的憧憬。

(设计手稿)

1986年12月28日,三层互通的南京中央门立交桥正式建成通车,众多的市民蜂拥而至,只为一睹立交桥的真容。当时记者评价道:“通车典礼上,鸽群翱翔,彩球飞舞,鞭炮齐鸣,锣鼓震天。”类似现今的“网红打卡地”,中央门立交桥建成便成为南京的一张城市名片。从南京俗语“没走过中央门立交桥,就不算来过南京”中可见一斑。中央门立交桥不仅被评为“南京市优质样板工程”,也标志着南京市政建设达到了新的水平。

(通车典礼)

立交桥的修建也促进了周边商业的发展。

南京商厦、金桥市场、玉桥市场等一栋栋商业楼陆续建成,为繁荣地区经济持续“吸金”。

1999年12月,由南京市交管局设计的新式红绿灯系统安装在中央门立交桥二层出口的四个方向,它改变了旧式红绿灯双向同时闪亮、车辆对行的模式,对不同方向的车辆实行依次放行,避免车辆摩擦,从而加快车辆通行的速度。当时这种逆时针叠龙法的通行方式,可谓是“前无古人”,再次成为了全国之首。

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为满足越来越多的交通出行需求,一座座立交桥在南京拔地而起,新庄立交桥、赛虹桥立交桥、双桥门立交桥等陆续建成。凌空而起的高架桥,绘织了密集的交通要塞,也铺平了南京人走向幸福的富康大道。

新庄立交桥

南京高速立交桥

原标题:中央门立交桥 八十年代的“网红打卡地”

来源:金陵档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