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坊在寒假为师生们播放“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坊课程思政文化月活动”的讲座录像。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坊通过开展课程思政、通识教育、专业素养的系列讲座,创新讲座思政的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课程思政的针对性。本次活动旨在坚定同学们的理想信念, 希望同学们把学习的具体⽬标同⺠族复兴的伟⼤⽬标结合起来,⽴鸿鹄志,做奋⽃者。

1

18级本科生 B180903025 任珈仪 学习心得

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纸,都有赖于工业化造纸,手工纸则在人们的认知中日渐淡化。尽管手工造纸技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文化遗产的作用和价值显而易见,但在数字时代下,纸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评估。陈刚老师用他的经验向我们讲述了他十多年来的手工纸田野调查,介绍了纸张的种类、生产工艺流程与发展现状,立足当下,再一次审视手工造纸的材料与工艺,深入发掘其内在价值,以创新的视角对技艺加以拓展,成为手工造纸技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陈刚

《竹楮行旅-手工纸工艺调查散记》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

东京艺术大学文化财保存学博士

陈刚老师在本次讲座回顾了15年来系统进行手工纸工艺调查的历程,出于纸质文物保护的需要,为了了解传统手工造纸工艺的保存现状,调查中要记录整理现存的手工造纸工艺,进行价值评估,讲座中除了介绍以手工造纸为题材的调查类,还介绍了经济产业调查、人类学与社会学调查、民俗学与非遗调查、工艺技术调查等其他调查方法。讲座最后,陈刚老师详细地对中国传统造纸工艺解析透视,对中国手工纸的原料构成、主要种类、地区分布和一般制造工序都进行了系统介绍。

2

21级本科生 B210903007 郭怡宁 学习心得

此次讲座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纸质文物病变的主要因素,如制作工艺、光辐射热、光氧化反应、虫害、微生物等环境因素,说明了保存环境对纸质文物的重要影响,并对纸质文物预防性保护提出相应的建议。传统的纸张文物修复程序相对繁琐,因此在实践中要综合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增强纸质文物的保护以及修复工作的成效。通过本次讲座的学习,我对文物工作的16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此次讲座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激发了我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李玮

《文化遗产与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与实践

——兼谈科技赋纸质文物的病害防治》

现任南京市博物总馆(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副所长

文博研究馆员

江苏省文保专家库成员专家

李老师通过对文物与文化遗产的价值梳理、判断,科学阐释了文物保护理念发展演进程,从1939年罗马设立的“文物修复中心研究所”讲起,一并介绍了国际主流修复理论。在修复理念上对如何兼顾历史价值和修复干预的稳定性,如何平衡岁月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的统一性做了思考与讨论。介绍了在中、西方文物保护修复理念融合与发展的视阈下,考古修复、展览修复和商业修复的现代修复方针,和可逆性原则、可识别原则和最小干预原则等修复原则。要保存历史叠加物,做到修复添加物与历史原物相区别、不损坏原物,同时尽量连同环境等外在自然物一体保护。

李老师认为文化遗产与文物保护理念必须树立“保护第一”的原则,“原地保护”的原则、全面系统保护的理念、并建立预防性保护体系。最后,李老师针对文物在防、保、研、管、用等领域科技赋能需求,就纸质文物的病害防治实践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3

21级本科生 B210903007 郭怡宁 学习心得

本次讲座,易晓辉老师从纸张在纸质文物保护中的重要地位出发,科学阐释了深入了解纸张的理化特性对材料鉴定、工艺复原和复制再造的必要性。易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古籍保护及传统手工纸的研究经验,通过其在实践中总结的典型案例,向我们介绍了多种传统手工纸的特点及其应用场合,分析讲解了各项关键指标对纸类性质的影响。通过本次讲座,我深入了解了我国种丰富的传统手工纸,意识到理化知识在纸质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易晓辉

《传统手工纸的特性与分析测试》

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北京林业大学制浆造纸硕士

在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实验室

从事古籍保护技术及传统手工纸的研究工作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传统写印材料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纸张是图书、古籍、字画、档案等纸质文献及文物的物质载体。纸张信息既是古籍文物材料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还直接决定其保存状态和耐久寿命。植物纤维的结构特性是影响纸张特性的基础,首先易老师介绍了中国传统手工纸常用的原料分类,和不同的植物部位、原料所造出的纸的特性不同。所以造纸过程的目的主要是保留纤维素,去除部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老化过程中主要非结晶区开始的,是要抑制木质素的降解过程,保护纸张的稳定性。同时外界温度湿度、光辐射、有害气体、霉菌、害虫等不利因素下,纸张会发生降解、水解等不可逆的化学变化,造成纸张性能的下降。

易老师分别介绍了如何通过采取微损、无损的检测方式的方式对纵横方向、白度、湿强度、伸缩性、聚合度、卡伯值等一系列纸张的理化性能进行检测分析。这些不仅是原生性保护研究的重要内容,更为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材质鉴定、工艺复原和复制再造提供科学参考。

4

21级本科生 B210903017 陆宇铖 学习心得

杜伟生老师在该讲座中围绕一些在古籍修复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展开,为我们讲述了古籍修复的八项原则。杜老师的讲解对于古籍修复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以及对于古籍修复管理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杜老师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讲解更是对我们的学习与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听了杜老师的讲座,我们也对古籍修复与管理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杜伟生

《古籍修复原则》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杜伟生老师根据其在国家图书馆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古籍修复应遵循安全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最少干预原则、可逆性原则、可识别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相似性原则和规范化原则共八项。本套原则不仅涉及古籍修复中常见问题的处理,同时对古籍修复管理工作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次讲座详细介绍了各项细则的内容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对于古籍要秉持对古籍历史信息的最小干预,避免过度修复。修复人员要同时具有合格的专业素质、技术素质、文化素质适和心理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古籍修复管理工作时要注意规范性,交接制度、档案数据、保管措施、技术与质量验收都要设立详细原则。

5

21级本科生 B210903017 陆宇铖 学习心得

田老师的讲座围绕修复材料植物染色问题的解决策略展开,并且通过一些古籍修复重典型修复案例来进行讲解。本次讲座具体讲解了古籍修复中遇到所用的植物染料存在偏酸性,易掉色等问题的解决方案,保障了古籍修复的安全性。田老师的讲座提高了我们对于纸质文物修复的认知水平,能够很好的解决我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同时也对我们在其他领域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田婷婷

《古籍修复用纸的染色加工与修复实践》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研究馆员 文献修复师

现任国家图书馆文献修复组副组长

修复用纸是古籍修复的基础材料,随着近年来新纸的使用,纸张的染色加工成为必然。首先田老师介绍了几种常用染色方式如拉染、浸染、刷染和煮染,提出用纸选择标准要综合考量待染材料厚度和生熟的特性情况,以及材料数量和染料或颜料特性。

接着,田老师在染色原料方面介绍了常用的如橡碗子、黄檗、普洱茶等植物染料的利弊特征,首先植物染料方便易得、使用简单、染色匀净又配色方便,但植物染料也有色牢度差,新染纸张遇水易掉等问题,日久色闇还会影响纸张酸碱性。针对植物染料染纸的固有问题,田老师工作中遇到的修复实例,详细介绍了相关解决策略:通过汽蒸的方式或湿热老化的方式可以固色,之后采取漂洗的方法去掉浮色使残留在纸上的颜色更稳定。

讲座最后,田老师总结了相关修复案例,再次强调采取何种修复措施应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修复不仅要从细微之处入手,在修复时,更要具备整体观念,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修复结果。

从荒芜的田野到博物馆,从久远的过去到如今,文物承载着悠远年岁中的痕迹。众多的工匠、学者,将往昔的点点滴滴铺展在我们的眼前,经年累月,泥土中埋藏着的历史,逐渐成为了纸上的字句。随着课程思政文化月系列讲座的展开和深化,同学们在加深了对本专业理论和技艺的理解的同时,开拓了视野,感受到隐藏在专业知识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