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医药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的普遍运用,实验动物小鼠模型在疾病诊断治疗以及新药创制研发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1年6月,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实验动物小鼠模型研发公司,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启了上市之路。近日,证监会官网发布消息称,同意其科创板注册上市。

专注模型动物领域

招股书显示,集萃药康成立于2017年12月,是一家专业从事实验动物小鼠模型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南京,在江苏常州、四川成都、广东佛山以及北京大兴建有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同时设有美国子公司及欧洲办事处。

业务方面,集萃药康主要通过优化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研发出制作通量高、时间周期短、开发成本低的小鼠品系,用以进行生物研究。简单来说,集萃药康是以“卖鼠”为生的企业,只不过这些老鼠并非普通品种,而是经基因编辑后用于特定实验的老鼠。

就是靠着“卖小鼠”的营生,成立仅四年的集萃药康开启了上市之路。2021年6月30日,江苏集萃药康提交招股说明书,拟募资8.2亿元,登陆科创板。

招股书显示,集萃药康2018年、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5329万、1.93亿、2.62亿;净利润分别为-602.27万元、3474.42万元、7643.35万元;扣非后净利分别为1039.67万元、3372.5万元、6646万元。公司2021年度经营情况良好,业绩将维持高增。预计2021年度公司营业收入3.75亿元至4.15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43.18%至58.4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500万元至9000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2.85%至35.42%。

营收快速增长的同时,公司的研发投入比重也在提升,2018-2020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051.59万元、3,030.50万元、4,821.64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9.73%、15.72%、18.41%。

此外,2018年到2020年,集萃药康商品化小鼠模型销售毛利率分别为76.73%、79.37%、85.01%和81.03%;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68.24%、68.95%、76.21%和75.60%。这一毛利率水平,在行业同向比较,优势明显。

南大元素众多

值得一提的是,集萃药康与南京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多名高管出身于南大,实控人高翔便是其中之一。资料显示,高翔毕业于南京大学,2000年起至今担任南京大学教授,任职期间先后参与组建并运营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和生物研究院,并担任过所长、院长等职务。

除高翔外,集萃药康的还有多名高管与南大存在联系——总经理赵静毕业于南京大学,曾任南京大学讲师、副教授;董秘李钟玉毕业于南京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曾任生物研究院副院长;独立董事余波毕业于南京大学;独董肖斌卿毕业于南京大学,至今担任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教授等。

高管队伍与南大关系紧密,这也引起了上交所的注意。2021年9月10日,上交所对集萃药康进行了第二次问询,其中提到“高翔目前是否在南京大学从事模式动物方面的研发工作,除高翔外,公司其他人员是否存在类似情形”。对此,集萃药康表示,高翔、李颜、王宏宇在南京大学担任教职以及在发行人处兼职创业或兼职任职,履行了相关程序,不存在利益冲突情形,取得了各方认可;相关制度措施亦能有效避免潜在利益冲突。

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讲,集萃药康的上市也与南大有关。2019年2月,南京大学生物研究院将其自身拥有的2612个小鼠品系及相关知识产权转让给集萃药康,交易作价1673.65万元。而此次交易的项目便是日后集萃药康主要收入来源。招股书显示,公司与生物研究院重叠客户的数量占比在报告期各期均达20%以上。其中“2612个小鼠品系及相关知识产权”在各期为公司带来的收入平均达4542.81万元,占公司当期总销售收入的比例始终超过20%、平均达29%。

明星资本背书

成立不过四年,便有不俗业绩,集萃药康自然会得到资本的青睐。招股书显示,集萃药康拥有着十分豪华的股东阵容——除了实控人高翔通过直接间接的方式控股57.2%,公司股东还有青岛国药、杭州鼎晖、生物医药谷、江苏省产研院、江北新区国资等;此外,一众明星资本也参与其中,如高瓴资本旗下的珠海荀恒持股3.49%,云峰基金旗下的上海曜萃持股2.32%,摩根士丹利实控的杭州长潘持股1.45%,红杉中国旗下的红杉安辰持股1.28%。

回溯其资本塑造历程,集萃药康共进行过两轮增资及多次股权转让。2019年6月,集萃药康完成第一次增资,杭州鼎晖和青岛国药分别出资8000万元认购公司新增注册资本80万元。2020年8月中旬,公司第五次股权转让中,控股股东南京老岩将其持有的部分股权转让给了杭州长潘和红杉安辰。公开资料显示,杭州长潘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杭州摩根士丹利长涛,后者实控人为摩根士丹利。2020年8月下旬,公司又以增资的方式引入珠海荀恒、上海曜萃等7名机构投资者。

市场前景广阔

集萃药康作为一家模式动物CXO企业,产业定位处在制药产业和CRO的上游,属于药物研究的材料供应范畴。根据Frost & Sullivan的统计和预测,到2024年实验动物小鼠模型市场规模将达到84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约为24.4%,到2030年,国内实验小鼠产品和服务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36亿元。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国内模式动物行业三巨头之一,集萃药康的优势显著。

资料显示,早在2020年集萃药康的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了81.36%,基本保持着满负荷生产的状态,营收与产能基本同步。不仅如此,从披露情况来看,其主要客户较为固定,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美冠科生物技术、百济神州等都是“常客”,药明康德、中美冠科、康龙化成、Novartis、Charlcs River等国内外知名创新药企和CRO研发企业也与其存在业务往来。可以说,无论是从外部环境还是自身条件来看,集萃药康都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

不过,广阔的行业市场前景对于企业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蓝海”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当前整体市场规模较小,产业供应能力无法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匹配,这就会导致集聚效益较弱,在与国际巨头较量的过程中抗风险能力稍逊;另一方面,庞大的市场对于资本而言极具吸引力,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本着逐利的态度进入这个赛道,像集萃药康这样的先发企业的市场份额就会不可避免地被挤占。因此,相关企业要想在大浪淘沙中走得更远,就要及时做好预判,尽可能的开拓新应用场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