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的徐州两会上,徐州提出,在今后五年,汉文化名城建设要取得突破性进展,汉文化传承和旅游目的地更具国际影响力。
讲到汉文化,就躲不开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2000多年来,众多政治家和学者都对刘邦给出了很高的褒奖,近年来却有了一些“黑化”刘邦的言论。这弄得不少徐州人没了文化自信,感觉低人一头。
弄清真相很重要,真相是什么呢?让著名文史专家田秉锷来解码一个真实的刘邦。
做汉人,说汉话,写汉字,穿汉服,吃汉食……2200年前的大汉王朝,奠定了汉民族和中华文化。它的影响触及汉民族的每一个层面,今天的我们依然和他血脉相连。可以说,如果没有汉朝的伟烈丰功,就没有中华文明的傲立千秋。
汉文化寻根溯源,绕不过去徐州。徐州是大汉之源,出了一个刘邦,建立汉朝,有了汉文化。王朝是刘邦自己的,汉文化是全民族的。汉文化是刘邦和他的团队建立的,刘邦是汉文化的总设计师,汉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刘邦缔造的。
一份证据说一份话,没有证据不说话,这是研究汉文化的态度。从汉代的司马迁到清朝,翻阅200多本资料书籍后收集梳理了2000多年来历代文人学者对刘邦的评价,从中可以看到,对刘邦肯定的评价,2000多年基本都是一致的,肯定和褒奖是主流。
为什么呢?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谁承担这个任务,就是时代的大人物。我们应该站在这个层次和角度,去评价刘邦。
解码的过程,是回到原点,回到史实。刘邦时代的历史事实是:秦末专用严刑峻法,而收太半之赋,闹到“天下苦秦久矣”,刘邦从徐州起步到长安登峰,出色完成了那个时代的伟大使命。例如,刘邦首举反秦大旗,比陈胜吴广还早;是他的团队攻克了咸阳,终结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随后,刘邦战胜了坚持分封制的项羽,平息了诸侯王的叛乱,建立了大一统的汉王朝;汉朝建立后,又实行一系列与民休息、轻徭薄役的政策。
还有一个历史功绩,被很多人忽略:刘邦逝世前半年,他带着箭伤绕道曲阜,祭奠孔子。帝王祭孔,始于汉高祖刘邦。这为中国历代王朝尊孔、尊儒开了先河。刘邦为中国人找了一个老师,此后才有了中国2000多年的儒家治国。
《史记》从侧面对刘邦的个性行为作了一些记述,有过分放大之嫌。例如说他流氓无赖、重色轻友、欠钱不还等等,多局限于生活细节。评价刘邦这样的重要历史人物,如果不谈基本道德、政治功业、文化建树,盯住这些真假难辨的个人细节,有失偏颇而且意义不大。
这种放大尤其对文化的传承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它把汉文化的缔造者否定了,这种文化的严肃性和庄严性就没有了。
说刘邦是汉文化的总设计师,近乎“现实功利语”。其实,他当时的设计,影响深远。如郡县制和郡国制并行、和亲政策、绥服边患、以孝治国、以礼定仪等等……事关汉文化的体系和内涵,多由刘邦确定。
举一个例子看,汉朝之前,夏商周包括春秋战国都是贵族传承、贵族统治,是贵族的血缘文化,庶民没有政治地位。从汉朝开始,皇帝和大臣都是老百姓,有了举、察制度,后来过渡到科举制度,庶民可以通过读书、捐纳、立功等途径进入政府体系。
历史是一颗大树,我们是枝叶,斩断了树根,就斩断了生命。历史是一条河流,刘邦在上游,我们在下游。
最后,让我们回到司马迁在《秦楚之际月表》中,对刘邦的评价:兴起于民间,和天下英雄豪杰讨伐暴秦,发挥了时代英雄的能力,他就是有些书上所说的“大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