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的统计公报逐渐出炉,长三角地区2021年万亿GDP城市俱乐部的名单与2020年的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宁波、南通、合肥等八城成为了GDP过万亿的城市。

进入新时代,新发展理念需要我们在注重经济总体规模和总产出的同时,更加重视经济生产效率,要重视“四个论英雄”,即“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提升经济密度和经济效率。尤其对于长三角过万亿GDP的城市,都必须走出以经济总量衡量工作成绩的旧思路,更加重视经济密度。如果这些城市进行“华山论剑”的话,比拼亩均工业产出才更为合理,更符合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要求。

长三角主要城市亩均产出情况

由于2021年各城市的统计年鉴尚未出版,故此按照202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长三角2020年主要城市的统计年鉴数据和已有的公开相关数据,在过万亿GDP的城市中,以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宁波为例分析比较几个城市的工业规模和亩均产出(合肥与南通由于缺少相应的产业用地数据暂不比较),通过“华山论剑”的方式,比较一下哪座城市才是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榜首。

本文图表均由作者自制

从规模来看,尽管2021年苏州工业总产值以过四万亿的规模超过了上海,但是在2020年上海仍然是长三角工业总产值的龙头,沪苏两城在工业规模上近几年一直处于这种互有胜负、你追我敢的态势。但是从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看,苏州市在2020年以42.2%的比例一骑绝尘。同时宁波以40.66%的比重紧随其后,作为浙江第一工业强市,展示出了工业经济发展的韧性。

从产业用地规模上看,上述代表城市的产业用地规模和发展策略有所不同,其中2020年的产业用地面积及规划的产业用地面积表二。

从各主要城市看,无锡市产业用地面积占城市总体面积的比例最高,紧随其后的是苏州和上海,可见沪苏锡三城作为长三角老牌工业城市,在“守护”工业用地方面的传统。从总面积看,苏州市以808平方公里的现状面积领先长三角各主要城市。在产业用地保护和规划上,沪苏宁杭锡都公布了自身对于产业用地的规划或保护红线,宁波市由于尚未公布自身的国土空间规划,具体数据尚不可得知。从各地对产业用地的使用程度和保护力度上来看,沪苏锡最为重视,尽管采取了产业用地减量化的措施,但是其对于产业用地红线的保护和总体面积的控制仍然视野超前,保障了大部分产业用地,奠定了日后产业发展的基础。而宁杭作为苏浙两省的省会城市,其产业用地从占比上还是从规划上仍然较弱,这为两城做强省会城市的目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沪苏杭宁锡甬的亩均产值如表三所示:

注:以城市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数据除以产业用地面积所得,即假设长三角所有城市均落实了合规用地要求。

从亩产论英雄的角度来看,上海是这场华山论剑中当之无愧的“大英雄”,尽管沪苏两城在工业总产值上互有胜负,但是从“亩产”角度看,上海当仁不让,以高工业能级引领长三角,除苏州外,其余主要城市的单位工业总产值均只有上海的一半左右,充分展示了上海作为全国产业强市的能级与深厚基础。宁杭两城由于缺少2020年现状产业用地面积,以规划产业用地面积计算得出其单位产值和增加值,在长三角产业用地减量化的大背景下,其现状产业用地面积应当比规划面积大,其真实的单位产值应当比表中的低。锡甬两城的单位工业总产值相近,苏甬两城的单位工业增加值相近,反映了苏锡甬三城在工业产业方面产业能级相似。

总体来看长三角重要城市的单位工业总产值的水平相当,多数城市在36亿元/平方公里左右,这证明了长三角重要城市的产业能级相似。除了上海和苏州这两个亩产论英雄的“优等生”外,其他重要城市都需要找到适合自身的亩产提升办法,找准自身问题,争取跳出36亿元/平方公里的大部队。

笔者就长三角的重要城市提出“一城一策”,希望各城市能够“因城施策”。

宁杭两城大力提高产业用地面积

南京和杭州作为苏浙两省的省会,都面临着省会城市“首位度”不高的问题,南京市无论从GDP还是从工业总产值方面都落后于苏州,杭州市尽管GDP高于宁波,但是其作为互联网经济大城,制造业发展仍然落后于宁波,工业总产值仅为宁波的60%左右。

宁杭两城要想在省内发挥更大的作用,既要做大产业的总体规模,也要做大亩产。而从总体战略上说,宁杭两城首先要做大产业规模,从具体战术上说,要做大产业用地面积。如前文所述,南京市的规划产业用地面积为340平方公里,不足苏州现有808平方公里产业用地面积的一半,甚至少于无锡市规划的40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面积。杭州市的规划产业用地面积为300平方公里,少于宁波现有的49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面积。宁杭两城的规划产业面积占全市市域面积比重也较低,分别为5.2%和1.8%。

产业用地的短缺给宁杭两城未来的发展会造成极大的障碍。亩产论英雄的本质是在取得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后,经过不断筛选甄别,调整提升,把产业能级做强。在没有足够的总量优势下,简单地摊亩产论英雄是没有意义的。长三角的上海和苏州都是以极强的产业总体规模为前提,再提升亩产效率的。一是,由于重大产业的产业链配套要求高,缺少产业用地会造成大产业无法引入,以新能源整车厂为例,其对各类零配件和配套企业的本地化供应要求很高,缺少产业用地就无法完成对重大产业的整体产业链的引入,从而造成重大产业和龙头企业引入困难。二是,缺少产业用地会造成无法完成新兴产业和新兴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众多新兴产业和新兴企业在初创阶段的产业能级都不高,需要给予它们“试错”的空间,只有给这些企业在初创期以产业空间才能分享它们成长壮大之后的红利。“育引”结合已经成为了共识,但是培育到长成过程中的“青壮年”时期需要产业资源和土地资源,这就使得产业用地的总量对这些企业变得很重要。

宁杭两城要提高产业用地面积有如下几个策略。第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保证每个区县都有自己的产业平台和集聚区。无论是苏州的县域经济理念还是上海的“五大新城”策略,都说明城市不能只靠中心城区发展,需要大力发展郊区县。宁杭两城要向沪苏看齐。南京虽然已经没有代管县,但是其下属的江宁区、江北新区、溧水区、高淳区等都属于面积大,可以单独成为经济区域的重要市辖区,建议力推主要郊区整合区内各类产业资源,推进集体建设用地高效列入开发区开发平台管理,促进更多“边角料”产业用地纳入管理。杭州代管的县市中,建德、富阳两市,市辖区中的萧山、临安两区都是可以做强“县域经济”的区域,另外是在钱塘区成立后,杭州经开区托管面积加大,可以进一步做大产业用地。

第二,严格克制产业用地“二转三”的冲动,将属于产业的还给产业。南京在江北新区成立后,产城融合进程不断加快,在江北新区纳入南京化工区等区域后,南京市要克制江北新区以园区更新为由推进优质工业用地转性的冲动,同时要进一步做好产业用地保护工作,在集中连片开发中,要求强化产业用地的保障意识,留足产业发展空间。杭州市也可以趁着上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初定的契机,加大力气推进产业用地保护工作。

无锡市要提升产业附加值

无锡市在长三角重要城市中属于产业用地先天条件最为薄弱的城市。其总面积较小,尤其是考虑到其管理的太湖水域面积后,其陆域面积更不占优。但是其对于发展产业,保护产业用地的决心却是最大的。其规划产业用地面积较现状产业用地面积在长三角城市内减量最小,产业用地面积占市域面积占比最大。这一小一大,充分证明了无锡市保障产业用地的决心。

无锡市要提高亩产需要从提高产业附加值上下大力气。无锡市的单位工业总产值在37.15亿元/平方公里左右,但是其单位工业增加值仅仅为8.27亿元/平方公里,单位工业增加值较低,证明了其产业附加值需要进一步提升。从产业结构上看,在《无锡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无锡市明确了做大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材)、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地标性产业的决心,未来通过这些高附加值产业导入,可以成为无锡市亩产提升的保障。

在具体做法上,无锡市需要强化开发区平台功能,强调开发区功能作用。长三角经济发展的经验本质上是“开发区模式”的体现。高附加值的产业,需要高水平的园区服务,“村长”服务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无锡市作为长三角和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其开发区的发展水平尚未达到全国前列。无论是国家级经开区还是国家级高新区,无锡市的开发区都没有在全国排名中取得好名次,无锡市作为与苏州市地理位置相邻,工业发展水平相近的城市,其头号园区——无锡高新区,没有在全国取得和苏州头号园区“苏州工业园区”同样的地位。这就需要无锡市加强开发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功能作用。第一,加快依托无锡国家级和省级园区,整合提升村镇园区,进一步提升村镇园区的服务能力。第二,强化开发区能力建设,重点培养一大批懂经济、懂招商、懂服务的干部,提升开发区整体产业服务能级。第三,加快开发区市场化运作工作,用好市场手段,将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同土地资源更好地结合起来,提升整体能级。

宁波市要聚焦强企提规工作

宁波市在长三角重要城市中属于底子好的城市。无论从城市能级还是工业基础上说,宁波市是最有潜力冲出单位土地工业总产值36亿元/平方公里梯队的城市。

宁波市的问题在于,民营中小企业、中小型乡镇企业占比太大。宁波市整体的单位土地工业增加值为10.30亿元/平方公里,但是从《宁波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相关数据中可以换算得出,其规上单位土地工业增加值为21.78亿元/平方公里,高出整体的单位土地工业增加值整整一倍。充分展现了宁波市产业存在的“二八效应”,规上企业规模大,数量少,但是规下企业能级非常低,同时数量也众多。从产业用地上看,宁波市现状产业用地总面积为490平方公里,但是规上工业企业产业用地面积为185.58平方公里,即大量的规下工业企业占据了300多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造成了产业用地的低效使用。

所以,宁波市提升亩产的要诀就在“强企提规”,即增强企业能级,提升企业规模,争取将广大民营中小企业提升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这就需要宁波市、下属各县和各重要的开发区功能平台强化工作。一是要做好扶持工作,对有技术、有市场前景和有能力的中小企业扶一把。二是要做好腾笼换鸟工作,找准那些占着资源不生产,想着获得土地增值收益的企业,做好制度设计,坚决清退这些企业。

合通两市做强县域经济

合肥和南通两座城市作为长三角“万亿GDP俱乐部”的新进入会成员,发展劲头十足,发展潜力可期。尽管这两座城市没有公布相关的亩产数据以及全市工业用地数据,但是仍然可以从一些数据中给这两座城市提出提升亩产的建议。

如果从合肥市和南通市两市城区的亩产来看,已经达到了和其他长三角“万亿GDP俱乐部”亩产相近的水平。合肥市城区内单位土地工业增加值为14.62亿元/平方公里,南通市城区内单位土地工业增加值为24.04亿元/平方公里。如果参照苏州市城区的单位土地工业增加值(28.27亿元/平方公里),南通市城区内单位土地工业增加值已经接近苏州的水平,而合肥市城区内的单位土地工业增加值也达到了与苏州全市相近的水平。但是两市的2020年工业总产值都没有超过一万亿元(合肥市为2072.32亿元,南通市为8568.60亿元)。这两座城市的增长空间仍然很大。建议两城做大县域经济。在城区内的亩产已经打到较高水平的条件下,两市代管的县市是未来两座城市做大经济总量、提升亩产的发展空间。

结语

“四个论英雄”和“亩产论英雄”起源于长三角,同时在长三角开花结果,见证了长三角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理念萌发、传播和普及的整个过程。从“亩产论英雄”角度看,上海仍然代表着长三角最为先进的生产力,是长三角乃至全国产业发展的榜样。在长三角“万亿GDP俱乐部”中,按照2020年的水平计算,大多数重要城市的单位土地工业总产值都在36亿元/平方公里左右,而上海一骑绝尘达到76亿元/平方公里,两倍于长三角的平均水平,无愧于长三角产业第一城的桂冠。 在“四个论英雄”和“亩产论英雄”已经成为了长三角重要城市发展产业的指导性战略的背景下,长三角各城需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仔细对标对表,提升单位土地产出水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