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学大家面对面”聚焦《小姐妹》

作家黄咏梅南京发出“阅读邀请”

2022年3月12日下午,“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第六回,如期在南京西善初见•知旅共同体进行。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浙江作家黄咏梅欣然而至,她带着最新小说精选集《小姐妹》,与评论家、江苏理工学院李徽昭教授落座,作了主题为《去掉引号里的“我”》的学术性分享。

活动由南京西善桥街道、南京止一堂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联袂主办。四川省委宣传部文产中心文化艺术发展中信基金会秘书长魏超、西善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如铁、南京止一堂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晓亮等出席。

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都市中各种人物日常的黄咏梅,留着齐耳短发,举止优雅,笑起来脸上的酒窝清晰可见,言语间流露出柔和的知性魅力。

分享会现场。

李徽昭在开场白中说:“生活,大体是一半烟火,一半清欢。黄咏梅是一位生活描摹高人,她善于在普通人的七情六欲、悲欢离合中捕捉人性微光,与时代同频共振。”

黄咏梅祖籍广西梧州,后定居杭州。她谈及创作的心路历程是从对南京的回眸开始的,这自然而然地淡化了自己与现场读者的陌生感。她的长篇小说《一本正经》发表于江苏文学期刊《钟山》(2004年长篇小说增刊A卷),短篇小说《父亲的后视镜》2014年发表在《钟山》元月刊。

伴随着《父亲的后视镜》跻身鲁迅文学奖,文学便成为黄咏梅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无边无际的天地,《把梦想喂肥》《隐身登录》《给猫留门》《少爷威威》等层出不穷,满满都是人间烟火气。她先后荣获汪曾祺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十月文学奖、《钟山》文学奖、林斤澜优秀短篇小说家奖、北京文学奖等,势不可当。

作家黄咏梅。

一时间,黄咏梅的作品仿佛成了人物与时代大事年表,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看见人物,读懂时代。

李徽昭作为学术主持,阅读和研究了黄咏梅包括《小姐妹》在内的大量作品。他评析说,《小姐妹》中收录的《睡莲失眠》《跑风》《小姨》《证据》《表弟》等7部小说,书写了与共和国同龄的司机父亲通过后视镜打开的另一番人生;在茶馆编织谎言、为自己的生活着色的女性;坚持正义与尊严、把自己活成一面旗帜的小姨,等等。她把笔触延伸至社会熟龄人群,试图安放人性深处共通的情感与命运。

评论家李徽昭。

循着李徽昭的解析,与会读者和《小姐妹》中鲜活的人物近在咫尺,他们在时间的缝隙中端详作者塑造的人物面孔,有的面目全非,有的依然清澈。

而作为小说作者,黄咏梅以文学的魅力诠释自己的人生理解:我们这些侥幸被厄运放过的人,应该重新认知,人到底该怎样活出应有的价值!

黄咏梅坦言,《小姐妹》的小说通过熟人、闺蜜、亲眷的视角来展开故事,是自己的设计。她希望在阅读上给读者营造一种“居家感”,也可以视之为“日常感”。如果读者在看完《小姐妹》后,内心深处能产生“我家就有这样一个小姨”“我家的弟弟就像那个表弟”之类的心动,她就会有欣慰感。

嘉宾王章文。

黄咏梅对南京并不陌生,来来往往的经历很多,但西善桥街道是头回来。“李老师刚刚讲到‘且行且珍惜’,我感触太深了。西善桥街道打造理想教育小镇,所取得的成果让我蛮吃惊的。一个街道就能够做成这种规模的活动,显然与城市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深厚不无关系。”

黄咏梅钦佩鲁迅这样的文坛巨匠,也坦陈余华、苏童对自己的写作有一定影响。“对于我这样的70后,在写小说的启蒙阶段,读过很多名家作品,对自己的写作很有帮助。我逐步发现写作不是完全像课堂讲的那样,还有另外的写法。我某一个阶段可能会很狂热喜欢某一个作家,甚至去从他的作品里面寻找一些自己可以借鉴的东西。我当下特别喜欢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丽丝·门罗的作品,她的作品让我的写作观念也在发生改变。”她说。

嘉宾魏超。

李徽昭和黄咏梅谈及“记忆最深或者影响最大的文学形象”,黄咏梅直言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孔乙己。她认为,孔乙己这个文学形象,即使在今天,仍然对我们有启示意义。

随着现场的气氛越发宽松,李徽昭直言不讳地向黄咏梅提问:你的小说当中会呈现出一种孤独、忧郁、幻想,您在现实生活中也会有这种情形吗?

黄咏梅说:“我有时候也说不清楚为什么笔下总有这样的人物。其实我跟很多作家朋友也交流过,但是我想如果没有这种情绪,我觉得可能我就不一定会坚持写作那么多年,就是说这种孤独和忧郁,一方面成就了一个作家,让我能够沉下心来想想内心的东西,追问一些人所应该终极追问的东西,否则,我或许就不会有这么固执。我情绪不好时就阅读、写作,写作的过程不一定能治愈我自己的孤独和忧郁,但一定是会让我明白这种东西来自于哪里?不会让我焦虑,我会很坦然地去接受这样的一个状态。”

闫嘉鑫同学。

整场交流中,黄咏梅对主题“去掉引号里的‘我’”作了阐述。小说家的生活跟小说里面呈现出来的是两个“我”,一定要有一个区分。“比如《父亲的后视镜》,首先这个小说视角是我,是一个女孩子、一个女人的角度看父亲。我在写这个小说的时候,会经常在我的情感深处去打量我父亲,我觉得自己对这个作品的驾驭还是比较成功的,起码没有露出女性的破绽。毕竟很多女性写男性,包括男性写女性,总会有些硬伤的东西在里面,有些称呼和动作,很明显女性不会那样去做的。”她笑着说。

读者排队请黄咏梅在《小姐妹》上签名。

黄咏梅还就阅读习惯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她说,阅读习惯真的是需要培养,尤其对小孩更为重要。在双减的背景下,学习时间多出来了,能不能成功引导到对书的热爱,这个是要跟电子媒体、跟娱乐有一个巨大的斗争的。为什么?你回去问问自己的孩子,他读“四大名著”,可能是从电子屏幕上“浏览”,而非纸质书,也有可能是电视剧。久而久之,他们可能都不知道书长成什么样了。要把这些孩子的阅读习惯拧回来,翻页式的阅读,是回归到对孩子思维、性格的培养。

嘉宾们与部分读者留影。

南京止一堂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王章文,用四川话朗读《小姐妹》中的节选,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西善花苑分校四年级3班闫嘉鑫同学也登台分享了《小姐妹》的精彩章节,这些场景也构成了分享会的动情画面。

撰文/梁平 郑磊 摄影/范素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