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钟灵毓秀,物华天宝;淮安,红色血脉,赓续绵延。南京和淮安既有地理上的亲缘,又有文化上的共生,二者素有分不开道不明的天然联系。
近年来,随着南京都市圈等战略的提出实施,宁淮两地的合作也日趋紧密,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便是两地合作的实践成果之一。2月26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夏心旻率南京党政代表团赴淮安考察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情况,围绕宁淮合作的进一步拓展,打开新空间。
园区共建,支撑省域南北协调发展
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是由江苏省委省政府牵头,南京、淮安市委市政府联手创建,位于淮安市盱眙县南部黄花塘镇境内,规划面积8.21平方公里。产业园依托区位条件、产业资源等优势,打造“研发+生产、总部+基地”的发展模式,目前已建有包括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在内的多项核心项目。
2021年2月,《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南京都市圈正式成为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涉及9地市,淮安在列。与此同时,去年2月,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获批省级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淮安与南京的关系可谓“亲上加亲”。
其实,宁淮合作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至20多年前。1995年,江苏省便提出“五方挂钩”帮扶机制;2001年,宁淮全面推进南北挂钩合作;2015年,淮安正式加入南京都市圈的合作范围;2017年,双方共同编制的《宁淮挂钩深度合作规划》获省发改委批复;2019年7月,“宁淮特别合作区”揭牌;2019年11月,江苏正式印发《关于推动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包括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在内的多家南北共建园区成为改革先行者;2021年2月,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正式批复,明确支持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展省级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加快建成全省南北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创新示范区,率先建成南京都市圈高能级产业合作发展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从1986年国家计划委员会研究报告提出南京组织跨省经济圈试点,到去年2月正式获批,南京都市圈在探索城市共建共享中亦是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宁淮合作之路与南京都市圈的发展规划路径大致吻合。这也再次表明宁淮合作之于省域城市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宁淮牵手,指向产城融合
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具有资金、人才、科教等优势,但目前正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在产业外溢、产业合作等方面需求迫切;而淮安作为苏北重要城市,在“跨越赶超”的新要求下,亟需资金、项目支撑。在这种情况下,两地联手下的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便是二者合作的范例。
规划显示,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发展目标是“加快建成全省南北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创新示范区,率先建成南京都市圈高能级产业合作发展平台”。2021年12月,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南京淮安两地的产城合作也迈上了新台阶。
韩立明在此次考察中强调,在宁淮合作的具体实践中,园区共建一直是“先手棋”“重头戏”,要在产业集聚上做示范,打造智能制造特色园区;要在产城融合上做示范,打造宜居宜业精致园区;要在改革创新上做示范,打造运营管理高效园区;要在守牢底线上做示范,打造绿色安全先进园区。
目前,园区已经吸引了制氢装备产业基地、南钢新产业宁淮基地、微生物技术研发创新基地、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MRO工业品柔性生产线等众多龙头项目,在智能装备与机器人制造、半导体制造、人工智能终端制造方面的合作,已初具规模。
打造共建共享新高地
除了产业上的联动,南京和淮安在交通、资源、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共建共享,依旧大有文章可做。
区域融合,交通先行。当前,宁淮城际铁路正在建设当中,先行开工段工程桩基、承台已全部完成,墩身完成97.53%,连续梁完成95.01%,主体工程接近尾声。宁淮铁路作为长三角城际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列入《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9-2025 年)》。建成后,不仅有利于加强南京都市圈内部联系,还有利于构建鲁苏皖赣高速通道,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突出南京中心城市地位,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此外,在公共服务方面,两地也要相向而行。例如,政务方面,要进一步促进双方的政务互通共享,建立标准统一、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公共服务平台;教育方面,要加快实现教育资源互通共享,通过合作办学,设立分校等方式,促进优质资源的“同城化”;医疗方面,可以通过转诊治疗、科室共建、异地坐诊等方式,提升异地就医灵活性。此外,在养老服务、就业创业、人才吸引、生态环境、旅游消费等方面,南京和淮安亦有合作的空间。
当前,南京都市圈的整体发展质量位居全国第一梯队。未来,宁淮两地要抓住“首个国家级都市圈”建设的先机,利用南京辐射能力和淮安的承接能力来实现两地高质量发展的愿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