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圈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A股的概念比上市公司都多”,虽然是一句玩笑话,却道出了A股的现状。目前A股上市公司已经超过4500多家,各种行业、概念、风格板块加起来大概有400个板块,概念肯定没上市公司多,但也从侧面体现了A股炒概念的层出不穷。而回眸今年以来概念股中的“王者”,非海辰药业莫属。
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海辰药业股价开启一轮上涨行情,截至2月24日,年内涨幅为240%。总市值从48.01亿元迅速增至82.96亿元,3天暴增逾72.79%,位居江苏上市公司牛股榜首(剔除新股)。
蹭幽门螺杆菌热度,意外走红
去年11月底,全球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了一项研究报告,该研究指出中国确诊的胃癌人数约占全球的一半,其中约有34万胃癌新发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柳叶刀》截图)
一个多月后,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在今年年初发布的第15版致癌物报告中新增了8种致癌物,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被列为明确致癌物、三氧化二锑被列为合理怀疑的致癌物,以及6种自来水消毒后的卤代乙酸副产物被认为具有致畸、致癌副作用。再加上我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国,感染率在50%以上。
一时之间,幽门杆菌获得空前关注,A股趁机炒作,多家公司纷纷表示自家拥有幽门杆菌检测、抑制产品,相关概念股开始连拉涨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抗幽门螺旋杆菌概念股”达到30余只,其中包括鱼跃医疗、达安基因、万孚生物、蔚蓝生物等的热门公司。
1月7日,海辰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公司产品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的《药品补充申请批件通知书》。该产品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评价,并同意公司变更药品生产工艺,变更辅料依地酸二钠的供应商,以及变更药品质量标准等。
据了解,公司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为新一代的质子泵抑制剂,主要适用于消化性溃疡,应激状态并发的急性胃黏膜损害等等。
事实上,公司的主要药品只是和胃病治疗相关,并不能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幽门螺杆菌”概念股。因此海辰药业并未在“抗幽门螺旋杆菌概念股”榜单上。
但尽管如此,海辰药业仍然被爆炒,公司异动自查公告都发了三封,资本的热情,直到业绩的预告发出后才短暂冷却。
乘着抗新冠治疗药风口,三个交易日累计上涨72%
新冠变种病毒的强势来袭,让各国人民深陷疫情的水深火热之中。这时,有些上市公司宣称自己研发出了新冠特效药,A股显然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新冠药”概念走红A股,短时间又出了精华制药、雅本化学这样的短线妖股。
2月20日海辰药业发布晚间公告,“安庆汇辰药业有限公司年产100吨抗新冠药奈玛特韦原料药及其关键中间体建设项目”项目获备案。涉及项目为一套年产50吨奈玛特韦产品生产装置,和一套年产50吨中间体产品生产装置。项目开工和竣工项目都是2022年,总投资5008万元,资金来源都是企业自筹。
那么,奈玛特韦是什么?和抗新冠药又有什么关系?
海辰药业解释称,公司上述项目的原料药名称为奈玛特韦,该项目的关键中间体名称为SM2。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公开发表的文章,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是目前抗新冠病毒的近似特效药,开发奈玛特韦原料药是仿制药研发的关键环节。
同时海辰药业表示,“该项目涉及的中间体仅限非法规市场销售,目前无固定订单,公司与辉瑞公司无任何商业合作。合成该中间体所需的原料渠道尚存在不稳定性,价格存在波动,项目未来投产后收益情况存在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投资者依旧对“新冠药”趋之若鹜。更有不少投资者认定这是海辰药业进入辉瑞口服药产业链的实锤,期待21日开盘大涨。21日开盘,海辰药业不负众望拿下一字板;22日,海辰药业再次20CM涨停;23日,海辰药业股价实现连续三个20CM涨停。股价相较2月18日收盘价涨幅超七成,总市值从2月18日的48亿元飙升至2月23日的83亿元。
与市场的火热情绪不同,深交所在2月21日晚间下发关注函,要求海辰药业明确说明中间体的具体销售市场、销售路径等,是否合法合规,生产是否具有商业化意义,以及公司是否存在主动迎合市场热点炒作公司股价的情形。
2月24日早间,海辰药业披露回复深交所关注函的公告,并一口气提示了8项风险,包括奈玛特韦原料药和制剂未受到辉瑞授权、中间体能否进入非法规市场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存在严重不确定性等。
随后,海辰药业二级市场股价盘中一度大涨后回落。当日,海辰药业收于68元/股,下跌1.6%。
资本狂欢后,海辰药业还能走多远?
在股价走红的背后,海辰药业的业绩并非直线上升。
公开资料显示,海辰药业于2003年成立于南京,公司和子公司主要从事化学制剂、原料药及中间体的研发、生产、销售。公司产品涵盖利尿、心血管、抗感染、消化系统、免疫调节、降糖、骨科等治疗领域。主要产品为注射用托拉塞米、注射用替加环素、注射用盐酸兰地洛尔、注射用头孢西酮钠、注射用头孢替安、利伐沙班片、恩替卡韦片等等。
简而言之,海辰药业主要是一家从事仿制药生意的公司。
然而,这几年随着医保控费、药品集采的深入推进,主要产品医保报销范围受限、国家带量采购及省级联动招标采购利润空间下降等原因,公司产品销量及销售收入均有所下滑,并且已是连续3年下滑。2020年,海辰药业营收7.06亿、同比下滑23.61%,归母净利润5523.01万、同比下滑43.21%。
根据其2021年的业绩预告,公司去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88亿-2.98亿,同比增长422.09%-441.30%,但扣非净利润预计为2652.13万-3712.98万,同比下降30%-50%。扣非净利润在2020年的基础上又下滑了30%-50%,较2019年的9521.29万已经下滑超70%。而对于公司的归母净利润数额之所以这么高,主要是因为海辰药业投资的项目体进行股权转让所收获的公允价值收益,在经营上,海产药业的产品销量仍在下降。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说来还是海辰药业的销售费用率过高了。一般国内医药行业平均销售费率在30%-50%左右,但近三年海辰药业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61.52%、57.46%、58.81%,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经营成本。
而论研发支出水平,海辰药业却远远低于行业平均。近三年,海辰药业的研发支出比例分别为6.48%、7.24%、4.1%,不足10%,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公司的研发人数也从90人减少至69人。
在国内,药企重销售轻研发是一种常见现象,但过于依赖销售则会使公司核心竞争力不足,从而导致公司业绩持续走低。
虽然此次海辰药业踩准新冠药的风口,公司股价一路飙升,总市值增长超30亿元。但从基本面来看,公司当前的股价和业绩波动并不相匹配,待相关概念冷却后,投资者还需要警惕公司股价的回落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