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的懒人式做法,让厨艺小白也能拿出几个硬菜,因此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根据Statista数据,2021年中国预制菜总消耗量达174.72万吨,人均预制菜消费量8.9公斤。根据NCBD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突破8,300亿元。

2月18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显示了江苏省预制菜行业现状、消费者偏好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督促相关监管部门加强监管、行业组织加强自律、经营者规范经营,提高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引领预制菜服务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超八成消费者购买过预制菜

本次调查活动采用线上问卷的方式,借助江苏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官方微信平台“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线上调查问卷,共采集有效问卷13069份问卷。

从本次调查结果数据来看,超八成(81.97%)的消费者有购买预制菜的经历,仅有18.03%的消费者表示未购买过预制菜。特别是今年春节期间,接近六成的消费者表示在年夜饭的准备上选择了预制菜,其中25.01%的消费者完全选购预制菜准备年夜饭,31.47%的消费者选择部分购买预制菜品,部分仍由自己准备。

没有购买预制菜的消费者的主要顾虑在于:一是觉得预制菜价格较贵,性价比较低,该类原因占比23.39%;二是对预制菜保质期、防腐剂添加等菜品质量有顾虑,该类占比22.26%;三是对预制菜的购买渠道不太了解,该类占比18.65%;四是觉得预制菜的口味没有现做的好吃,该类占比13.92%。此外,仅有6.55%的消费者未听说过预制菜,表明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整体接受度较高。

预制菜的主要消费群体为年轻人,近八成(76.38%)的消费者在40岁以下。其中25-30岁的消费者占比最多,为40.41%,30-40岁的消费者占比为35.97%。

预制菜消费问题多发

根据江苏消费网舆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022年1月1日至2月10日,江苏全省关于年夜饭预制菜的舆情共计56948条,其中敏感舆情1883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菜品质量、价格问题,消费者吐槽菜品不新鲜、油多、缺斤短两以及价格贵等;二是涉嫌虚假宣传,部分消费者购买的实际货品与商家图片、网页等宣传内容不符;三是货品运输问题,消费者订购的年夜饭预制菜品迟迟不发货,或是除夕后才收到货;四是售后问题,商家未经同意擅自取消订单以及消费者要求退货退款或赔偿损失受阻。

本次线上调查也显示消费者在购买预制菜时存在一些困扰以及目前预制菜市场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菜品质量层次不齐、菜品口味有待提升、菜品标识不详细、菜品种类单一、物流配送及提货问题多等方面。

总结下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食品安全为消费者关注重点,预制菜品质量层次不齐。消费者对于预制菜,最关心的还是食品安全问题。但是根据本次调查结果,近八成消费者表示购买预制菜遇到质量问题。其中有25.71%的消费者遇到了菜品变质腐败的问题,24.29%的消费者遇到了预制菜品食材不新鲜的问题,15.39%的消费者表示购买的预制菜内含有异物,13.95%的消费者则表示自己购买的预制菜存在过期现象。

口味有待提升,超过六成消费者表示菜品口味不佳。消费者对预制菜品的味道满意度也较低。当被问及菜品口味是否达到预期时,仅有34.36%的消费者表示预制菜品的口味超过预期非常美味,有超过六成(62.32%)的消费者表示预制菜品口味一般,甚至有3.32%的消费者觉得预制菜口味较差,不好吃。

预制菜品标识信息标注不全,菜品分量遭吐槽。标识的规范与清晰是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的重要方面,也是消费者知情权的体现。在本次消费调查中,绝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预制菜时都遇到了标示信息不明确的问题,其中27.54%的消费者表示购买的预制菜未标注菜品名称及主要食材,23.61%的消费者则表示自己购置的预制菜未标注菜品的分量,16.45%的消费者遇到了在购买预制菜时未标注其生产日期或保质期的问题,还有16.40%的消费者表示部分预制菜存在未标注菜品价格的问题。此外,超半数(58.62%)的被调查消费者认为自己购买的预制菜品分量不足,与标注不符,商家涉嫌虚假宣传。

预制菜种类形式单一,难以满足消费者选择需求。年夜饭预制菜很多商家推出了套餐组合,但是消费者对于市面上的预制菜,最强烈的反应还是觉得套餐内容过于单一,可以选择的品种较少,菜品不能自由搭配,该类诉求占比28.58%。此外,有19.03%的消费者认为市面上的预制菜品价格贵,性价比较低,不够划算;12.46%的消费者认为营养搭配不够合理,仍需提升;11.43%的消费者认为购买渠道不够便利,希望进一步拓展购买渠道。关于预制菜的种类方面,消费者最强烈的需求是希望可以丰富套餐种类,该类消费者需求占比接近四成(36.58%),此外,有27.65%的消费者希望预制菜可以推出更多适宜不同家庭人数的菜品分量,19.13%的消费者则希望预制菜可以不用套餐形式,多推出一些招牌菜品。

线上为消费者主要购买渠道,物流配送及提货问题多。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61.99%)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线上购买预制菜品,而线下预制菜品的场景主要集中在酒店餐馆,占比为19.52%。本次调查中问及提货或物流遇到的问题时,仅有11.88%的消费者表示在提货过程中没有遇到问题,超八成的消费者在提货过程中遇到问题。其中,商家交付快递慢或者物流配送较慢为消费者遇到的主要问题,占比52.86%,16.36%的消费者表示线下提货预制菜时快递或者外卖运输过程中未按照冷链运输,还有18.9%的消费者在预约成功后,现场自提预制菜却被告知没有货品。

把好“标准关”,加强对预制菜市场的监督与管理

江苏省消保委建议:

(一)把好食品安全关,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预制菜方便快捷,但食品安全依然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本次调查中近三成(29.03%)消费者表示最关注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但是调查中菜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食材不新鲜、偷工减料、口味不佳、图文不符等问题都遭到了不少消费者的吐槽。

首先,作为舌尖上的新产品、新服务,预制菜应当要把好“标准关”,企业可以制定一套专门的食品安全标准,尤其要针对预制菜“两次烹饪”的特点,明确食材全流程可回溯等要点。其次,在调查中12.46%的消费者认为营养搭配不够合理。为了预制菜的长远发展,相关企业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提升菜品的营养价值,给予预制菜更多发展空间。再次,预制菜经营者以及生产者应当采用绿色安全环保的包装材料,确保包装材料符合相关法律及标准的安全要求。最后,商家也要把好“检测关”,可以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或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明厨亮灶”。

(二) 产品详情规范标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预制菜企业应诚信经营,对于预制菜品明码标价,并在醒目位置清晰、明确标识套餐内菜品内容、所用食材、菜品分量、生产日期、保质日期、储存方式、后续加工方式以及用餐人数等重要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除此之外,商家也可以进一步向消费者说明冷冻运输可能带来的产品重量差异和口味差异,避免消费者缺乏认知导致消费体验落差。

(三) 保障商品运输条件,提高配送效率

提货及配送交付是预制菜行业的难题,为了避免出现提货失败、延迟送达以及运输过程中出现包装破损等问题。一方面企业应当按照菜品的储存要求,全程冷链运输,注意商品包装,避免因为运输过程中达不到相关温度或者包装破损造成胀气、漏袋等情况,影响食品营养价值和安全性。另一方面,商家也可以提示消费者最佳运输距离,品尝时限,避免因为长途运输造成产品风味丧失。另外,企业也可以探索预制菜的配送模式,预制菜的“最后一公里”要兼具消费者获取的便捷性与有效性,预制菜企业应寻找更合适的渠道触达方式,如生鲜超市、便利店、社区团购等,为消费者提供诸如外卖、今日达、一小时达等服务,让消费者获取预制菜更加方便。

(四) 细分菜品品种类别,提升预制菜口感风味

预制菜作为懒人菜,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便利,但是现有套餐种类稀少,形式单一反而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降低了消费者的体验。

对此,企业可以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及需求,进行商品选品调整,提升种类的丰富度,例如可以推出招牌菜单品、不同菜品灵活搭配等方式给予消费者更多选择,丰富消费体验。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采取不同方式提升菜品口味。如根据季节、节日推出相关产品,如螃蟹、八宝粥等;根据地域特色,推出本土化食材、口味;根据口味细分,例如同一菜品,可以做香辣、麻辣、偏甜等细分。

(五)多方共治,加强对预制菜市场的监督与管理

由于预制菜的火爆,大量企业进入该领域,但是目前预制菜生产企业众多、竞争激烈,存在市场集中度低,规模化企业较少的问题。一些预制菜在生产环节存在安全隐患,企业质量把关不严;有些预制菜企业出现产品质量以及提货运输问题,售后没有保障。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预制菜市场未来的发展。预制菜问题需要监管部门、平台、商家等多层次多方面加强管理,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公开通报,及时发布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违规销售情况;建立风险评估等级,加强设备监管等办法加强对预制菜市场的监管。平台也应通过建立评价机制,跟踪用户投诉,重视市场反馈等方面加强对平台商家的管理,保障平台消费者合法权益。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原标题:近八成消费者遇到质量问题!江苏省消保委发布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