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曾受制“难通”举步维艰,如今因“好通”优势独具。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032.4亿元,同比增长7.0%。经济运行全面回升向好的多重因素中,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提速功不可没。

“南通好通”以交通为先导,强信心、扩内需、稳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前行。

洋通高速二期新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稳投资:“压舱石”释放增长动能

交通运输是稳投资、稳增长的“压舱石”。

进入8月,南通“八龙过江”第六条过江通道——北沿江高铁的两大控制性工程“南隧北桥”进展迅速;“万里长江第一隧”——海太长江隧道工程江北段正在进行始发工作井基底加固、冠梁支撑施工;南通绕城高速累计完成投资95.28亿元,占总投资的64%,全线所有板箱梁预制工作全部完成……一批重大交通工程项目压茬推进。

上半年,全市交通投资全省领先,完成203.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0.5%,绕城高速、洋通高速二期等在建工程全面超序时。其中,列入省交通建设投资计划部分完成163.4亿元,占省下达指标的64.5%,较2022年同期增长36.1%,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

近年来,南通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不断刷新进度,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构建,为扩内需、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崇启公铁长江大桥4号墩钢围堰装船完毕整装待发。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透露,下半年全市交通重点项目再加快,确保全年完成投资402亿元。重点加快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完成可研审批;持续对接推动苏通二通道,力争完成桥隧比选论证,加快工可及各项专题研究;配合推进新机场前期工作。加快北沿江高铁、海太长江隧道、绕城高速等已开工项目建设,打造品质工程、平安工程。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全面推进,有力带动了其他关联产业的投资增长,有效对冲着内需不足给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其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效应不断显现,稳增长的能量不断释放。

“十四五”期间,南通交通投资计划力争完成2000亿元,比“十三五”期间翻一番。

活市场:“大循环”加速产业集聚

清晨,刚捕捞上岸的梭子蟹还在吕四渔港码头,中午就摆在上海人的餐桌;上午9时,药源生物总经理唐文生还在位于“张江药谷”的办公室准备会议材料,一个多小时后,他已经坐在启东高新区的公司会议室……

交通通到哪里,项目建设、产业布局就延伸到哪里。交通运输正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坚实支撑、内外经济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纽带。

长江,既是沿江城市横向协同的黄金带,也是南北融通的阻隔带。南通作为全省跨江融合的主力军,过江通道始终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关键。

目前,“八龙过江”规划中,已有4条过江通道同时在南通开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重大项目、优势产业集聚而来。6月4日,江阴上市企业江苏振江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相中海门港新区,总投资50亿元的振江新能源项目签约落户;时隔11天,总投资50亿元的上海电气集团光伏产业项目又成功落户海门开发区……上海和苏南大客商纷纷跨江而至。

航拍沪苏通铁路南通西站。

与166公里长江岸线并重的,是206公里海岸线。千亿重大临港项目“踏浪前行”,“大国重器”劈波斩浪,多元供给“能源仓”云帆逐梦……

7月1日,长江入海口,全球最大储油量新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在启东中远海运海工基地出坞作业,驶向深蓝;6月13日,由南通惠生重工建造的世界最大集装箱岸桥离泊发运,企业为芬兰建造的6台桥吊全部交付……激活港口“棋眼”后,南通精心布局万亿级绿色高端临港产业基地,奋力构建“龙头带动、配套跟进、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努力在经济规模上“再造一个南通”。

打开通州湾新出海口产业地图,重点打造的“331”(三大基础产业:石化新材料、金属新材料、清洁新能源;三大新兴高端制造产业:智能制造、交通装备、高端纺织;一个港口物流产业平台:吕四物流园区和通州湾物流园区)硬核产业集群,正成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向江、向海、向云端,“南通好通”正与全球各地深度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实现互利共赢。截至8月13日,南通机场全年完成货邮29053.04吨,较2019年同期增长25.26%。

畅通“微循环”,农村公路作为道路交通的“毛细血管”,打通了乡村振兴“任督二脉”。截至目前,南通农村公路总里程1.57万公里,密度全省第一,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路全覆盖……俯瞰江海大地,连线成网的“四好农村路”赋予经济发展新动能,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

促转型:“绿色化”助力低碳发展

码头上看不见穿梭忙碌的工人,操作员只需在远程控制中心收发指令,桥吊、轨道吊便会精准开启装卸、转运等流程。在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集装箱码头,全省首个采用5G技术实现港口全自动化作业的港区科技感满满;在“水上高速”连申线如皋水上服务区,全省首个“近零碳”示范服务区即将建成,在停靠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基础上,将实现水上服务区1300立方米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预计年发电量约20.3万度……

这是全市交通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

数据显示,交通运输排放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0%,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

市交通运输局生态环保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南通优化交通运输结构,补齐短板,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其中全市上半年完成集装箱公铁联运量7.13万标箱,同比增长35.8%;海安到宁波港海铁联运班列稳定开行,到上海港班列从每周开行10班加密至每日2班,开行全省首趟中老化肥专列。推进船舶受电设施改造,根据计划,全市船舶岸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工作将提前2年完成。

在推进交通运输工具绿色转型方面,截至6月底,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0.3万辆,占汽车保有总量223.4万辆的4.6%;通锡高速公路海门至通州段工程应用“边建边绿”建设经验;“十四五”期间,全市公路大中修工程,全部采用路面再生技术,沥青路面循环再利用率比例达95%以上。

从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到统筹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从积极开展废旧路面、沥青、钢材、水泥等材料再生利用,到推进快递包装的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化……南通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等全过程,推动交通领域节能降碳稳步向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