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许多孩子开眼界、长见识的好时机。日前记者获悉,今年暑假以来,中国海盐博物馆立足自身特点,开发研学课程,开展“海盐,开课啦——博物馆一日学”主题研学系列活动,取得相当不俗的成果。

8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中国海盐博物馆。报名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已经签到就位。当天的活动是该馆今年暑期“海盐,开课啦——博物馆一日学”系列活动的第四期陶瓷器篇。按照行程规划,研学课程将涉足该馆所辖的中国海盐博物馆和盐城市博物馆两个馆区,全面启动沉浸式探秘游,通过两个馆区的七大展览,帮助孩子了解陶瓷器中的秘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天研学的第一站,是盐城市博物馆的《天下盐城——历史文化展》和《今时明月照梦华——宋人的生活雅趣》展。从新石器时代的刻划纹陶壶到早期的原始瓷,从淡雅简朴的六朝青瓷到温润如玉的影青瓷,从彩绘鼻祖长沙窑褐绿彩到怡然成趣的青花瓷……通过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和讲解员的生动介绍,孩子们不但见识了陶器、瓷器,也发现了时光在陶瓷器上沉淀的时代印记。

“他们用的瓷器好精美啊,这么多年过去了还和新的一样,我好想去摸一下这个瓷瓶。”参加活动的小学生高梓哲趴在展柜前自言自语道。

为了方便孩子们加深印象,博物馆工作人员打扮成宋代官员的模样,头戴长翅帽、手持折扇,领着孩子们娓娓道来,并下达了下一个任务:小朋友化身“大理寺少卿门人”,揭秘一桩当年的“盐引失踪案”。每个孩子都有相关的案卷材料:一个信封和一个印有“楚州引盐运销”字样的纸桶。打开一看,里面有“盐博文牒”“千字文残卷”“邮政快递单”等诸多带有各种线索的票据。

午饭后,孩子们已经自发组成若干个“破案小组”,带着一中午的苦思冥想、推理分析,赶到中国海盐博物馆开展盐引疑云的探秘。在海盐博物馆内,经过紧张又刺激的调查,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动用了数字推理、文物纹饰信息、摩斯密码等各种方法后终于成功破案,孩子们手持“战利品”开心又激动。

下午的课程是《从陶器中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老师从“陶”字演变及读音开始切入,阐释陶器和瓷器的区别以及制作方式,以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和长江流域环太湖地区两大范围为主梳理了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代表,认识陶器上的符号,结合不同年代出土的陶器类型对各大文化的承接关系做了归纳。有了前期的实践积淀,孩子们听得很认真,时不时在小本子上记下要点。

在随后的陶器制作互动环节,孩子们尽己所能发挥想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尝试陶器制作。手上的陶泥、脸上的笑容,显示着他们长见识的喜悦。

“庙底沟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还有泥条盘筑和轮制拉坯两大陶器制作工艺,回去我有的吹啦”,小学生张琼华激动地说,爸爸妈妈和姐姐肯定不知道这些知识。

记者获悉,“海盐,开课啦——博物馆一日学”主题研学系列活动共有六期,分别是青铜器篇、天文历法篇、海盐知识篇、陶瓷器篇、书画鉴赏篇、礼乐文化篇。中国海盐博物馆将馆藏文物、主题展览融入研学活动,按照孩子的知识接受方式,开发了相关互动环节,帮助他们认识文物、学习历史。

“我们希望通过暑期特色研学活动,帮助孩子们逐步发现‘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竟能解决这个问题,‘我是谁’‘我向何处去’自然会逐步清晰。”中国海盐博物馆副馆长杨桂喜告诉记者,对于盐城这个有着数千年海盐文明史的城市来说,帮助孩子发现家乡、认识家乡,进而通过家乡认识自我,是博物馆社教活动中的重要主题,相信这次的研学之旅会让同学们更了解海盐文化,对历史更感兴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