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倡议,今年暑期,江苏省淮安市广大青年学子结合所学专业,深入基层一线,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路,以奉献姿态践行使命担当,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多彩课堂进乡村 扶智励学向未来
“先把图案轮廓外的部分切掉,然后挖空图案,美丽的剪纸作品就完成了……”近日,在淮安市赵集中心小学的暑假公益课堂上,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建筑装饰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正在教留守儿童学习剪纸,孩子们剪出了各式各样的窗花剪纸作品,在成功的喜悦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资料图片)
暑假期间,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建筑装饰与艺术设计学院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组建“红黄蓝”志愿服务队,成立线下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基地与线上留守儿童教育社区,持续开展“红黄蓝”三色模块化教育活动,涉及美育活动、文明礼仪、心理健康等,并引导孩子们展示自我,拥有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学会多与父母沟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进一步丰富了乡村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在接下来的志愿活动中,我们将走进更多的乡村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出青年志愿者的力量。”“红黄蓝”志愿服务队负责人朱爱阳说。
献一份爱心、送一份温情、加一份希望。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建艺学院辅导员史传林介绍,今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将“少年振兴”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投身乡村振兴。“一直以来,学院十分重视暑期‘三下乡’活动,我们力争在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探索、总结、实践育人新机制,让学生志愿者们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绽放青春色彩。”史传林说。
种植技术送下乡 助力产业新发展
七月骄阳似火,在淮阴区万佳鑫菌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的种植大棚内,一朵朵蘑菇破土而出,互相簇拥,长势喜人。“这些蘑菇长得这么好,多亏了淮阴师范学院生科院的蕈海食用菌研发团队,正是有了他们的技术指导,我们前阶段出现的种植问题才得以解决。”一走进生产基地,公司总经理王方平就笑着向大家介绍。
2011年,淮阴师范学院生科院团队成员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了解到农民迫切需要科学的种田技术,特别是对技术门槛要求较高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为此,“王新风教授实验室”成员在导师的指导下,成立了“蕈海食用菌志愿服务团”,将“灵芝袋栽技术”“整稻草墙式栽培凤尾菇技术”“富硒食用菌栽培技术”“褐蘑菇栽培技术”传授给栽培户。近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了淮安田间地头。
2019年,团队针对当地秸秆资源丰富的特点,筛选出适合冬季露地栽培的赤松茸与水稻轮作的“稻菇轮作”产业新模式,淮阴师范学院与淮阴区淮高镇刘河村共建“稻菇轮作”产学研基地。2021年,随着基地规模的扩大,出现了菌丝生长慢、出菇迟、优质菇率低、效益不高等影响产业发展新的痛点,团队成员在王新风教授的指导下,经过实验室和田间试验,研发了“菌丝低温促生长剂”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成功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帮助基地企业将出菇时间提前20至30天,优质菇率提高到50%,进一步提升了经济效益。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练好‘看家本领’,更要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在躬身实践中了解社会、增长才干,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淮阴师范学院生科院同学余成美说。
青春闪耀送清凉 植厚情怀练本领
“大爷,这个药要在饭后服用,用药期间切记不能喝酒……”炎炎夏日,在清江浦区延安路社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制药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社区居民开展“家庭安全用药知识”讲座,从药品类型、药品有效期、药品储存等方面对社区居民进行用药知识普及,向居民们发放了学院自制的《中老年膳食养生与保健》和《家庭用药小知识》宣传手册。
活动现场,学生志愿者还拿出了艾叶、藿香、佩兰、薄荷、丁香、冰片等六味中药材,教居民辨识,并现场演示教学制作中药香囊的工艺流程,积极引导传统中药文化进基层,让大家感受中医文化的无限魅力。
“暑期期间,同学们利用专业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锻炼和践行了志愿服务精神,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制药工程学院辅导员盛洁说。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充满真情。近日,淮安陆续发布了万名大学生看淮安、“小青淮”公益夏令营、大学生阅读种子志愿服务行动、社区青春行动、青春建功企业行等5大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投身乡村振兴一线,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无线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