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每年有这么大数量的鸟类从世界各地飞到这个长江上的小岛栖息。”……

这几天,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在一群来自俄罗斯、赤道几内亚、土库曼斯坦、萨尔瓦多、孟加拉国的“Z世代”青年博主中火了,他们跟随“‘Z世代’画像中国”网络互动活动走进南京,感受这里的一江碧水和生机勃勃。

近年来,南京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扎实推进还江于民、与江共生、拥江发展的生动实践,综合施治,让一江碧水尽显清绿新颜。


【资料图】

铁腕“治污” 28条入江支流水质达标率100%

如何“治病”?南京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全力“去疴”治乱,首先让“伤口”不再“流血”;与此同时,坚持追根溯源、综合施治,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打好铁腕“治污”、统筹“治岸”、合力“治渔”的“组合拳”,赢得了一场场“主动仗”。

“治污”方面,我市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即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及尾矿库污染治理工程;持续加大投入,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2016年以来,全市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04万吨、累计达348万吨,新增生活垃圾日焚烧处理能力6000吨、累计达10000吨,新建港口岸电设施158套、累计达190余套,新建大厂和龙潭2座船舶洗舱站、年洗舱能力达1200余艘次。

与此同时,全面推进金川河等主要入江支流综合治理,实施暗涵专项整治、水系连通等工程,加快城区雨污分流和破旧管网改造,建立健全跨界河湖联治等机制。通过努力,治污实现“四个所有”目标:所有入江支流共28条水质达标率100%,所有入河排污口2227个排查工作全面完成,所有非危化品码头岸电系统全部到位,所有船舶洗舱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实现“应交尽交、应收尽收”。

统筹“治岸” 生态岸线比例从66.2%提高到80.3%

水质如何,表现在水里,根子在岸上。

上月,扬子石化组织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和相关单位负责人参观扬子石化滨江码头“大美扬子湾”。

在扬子石化洗舱站,记者了解到,这里包括洗舱码头、洗舱水处理系统、油气回收处理系统和配套工程系统四大部分,可同时实现两艘3000吨级船舶的洗舱,年洗舱能力可达600多艘次,能够满足南京大厂港区化学品船舶的洗舱需求。

据介绍,化学品船舶在装运过程中,为保证产品质量,需要在更换装运品种时或者船舱内有杂质沉积时,对船舱进行洗涤。洗舱站就是专门用来给船舱“洗澡”的。洗舱水通过管线送往水厂处理,洗舱油气通过尾气回收装置处理,达到绿色洗舱、达标处理的目的,保护长江水体不受污染。

“不让一滴污水进入长江”,是扬子石化的承诺,也是对沿江各单位的要求。在“治岸”方面,2016年以来,我市不仅累计清退长江生产岸线37.6公里,生态岸线比例从66.2%提高到80.3%;而且高标准打造沿江生态特色示范工程,形成了幕燕滨江风貌区、鱼嘴湿地公园(原清江油库)、三山矶公园(原雨花台梅钢9号路片区)、春江十里景观带(原浦口“十里造船带”)等标志性案例,两岸共贯通滨江绿道达72公里。

聚焦长江南京段生态要素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我市还扎实推进“生产退、生态进,污染退、治理进”,在生态增容、洲岛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上做“加法”,持续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

2016年以来,我市每年修复湿地面积3000余亩、累计达2万余亩,先后新建池杉湖、东屏湖、龙袍、石臼湖等4个省级湿地公园,自然湿地保护率突破70%。

合力“治渔” 长江南京段鱼类物种资源丰度增长近五成

上月,南京市2023年全国放鱼日暨规范社会放生宣传活动在鼓楼区滨江风光带举行,3.2万尾胭脂鱼、长吻鮠、铜鱼等珍稀水生生物苗种被放流入江。

放流珍稀水生生物,为促进水生生物资源恢复起到积极作用。同日,江苏省首个专业增殖放流站南京长江增殖放流站揭牌,引导社会公众科学放流、规范放生。

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盟解释:“长江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在长江流域开放水域投放外来物种或者其他非本地物种种质资源。否则会侵占本地动物的家园,引发病害,变‘放生’为‘杀生’。”

在合力“治渔”方面,我市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重大任务。“一江两湖三河”,即长江干流南京段,滁河、水阳江、秦淮河等重要支流和石臼湖、固城湖实行10年禁捕,大胜关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省级江豚自然保护区、固城湖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行常年禁捕。

目前,长江干流南京段及水生生物保护区219艘渔船全部退捕,长江流域1366艘渔船、2675名渔民全部退捕上岸,实现“渔船退出、渔民退出、社保安置、就业安置”4个100%。

今年4月28日,南京市市场监管局还联合滁州市、马鞍山市、镇江市、扬州市市场监管局举行长江禁渔联合执法签约仪式。五市共同树立“一盘棋”的全局思想,织密“一张网”的监管格局,保持“一股劲”的定力韧性,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积极依托工作联动机制,按照“一年起好步、管得住,三年强基础、顶得住,十年练内功、稳得住”的阶段性工作要求,持之以恒落实推进,坚决打赢长江“十年禁渔”攻坚战持久战。

南京是万里长江进入江苏的“第一站”,也是全省唯一跨江布局的城市。2022年,我市开展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摸家底”行动,调查记录物种共计2708种,比上一轮观测增加20%以上,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72种;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与管理,2022年长江南京段鱼类物种数比上一年增加6种,资源丰度增长近五成。

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新济洲最新版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发布——

截至2023年5月,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内生物资源中,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56种,其中动物45种、植物11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4种、濒危物种4种、易危物种5种、近危物种6种。

与上一年度调查成果相比,维管植物新增29种;新增昆虫124种;新增鸟类6种,其中苍鹰、大鵟和蓝喉歌鸲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