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登高、顺阳在上,又是一年端午节。俗语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6月22日,吃粽子、点雄黄、挂艾草、拴五彩绳、射五毒……这些属于端午的习俗再次出现在生活中,人们在这一天祝福安康,祈求平安幸福,节日氛围拉满。


【资料图】

挂艾草

精美艾草花束热销,成祈福新“宠”

每到端午节,大家都会在家门口插上艾草,寓意驱邪纳福,是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待。现代快报记者发现,今年很多人家门口挂上了精美的艾草花束。

△花店的艾草

端午挂艾草其实是很有讲究的,不同的地方还有很多不同的讲究,比如有的地方讲究“不忘不采不挂”,“不忘”是指“挂早不挂晚”,端午挂艾草,要在早上太阳没出来之前挂,最晚不能超过中午。“不采”是指株型矮小或者叶子有损伤的不要采,此外被太阳晒蔫的也不要,如果提前买回家,一定要注意保鲜。“不挂”是指家里有孕妇或者没满月的婴儿则不挂,因为艾草的气味比较独特,最好不要挂在室内。

现代快报记者走访发现,菜场里几块钱一束的艾草,一经包装变成创意花束后,身价立即上涨,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为“颜值”买单。南京秦淮区一花店工作人员介绍,艾草花束售价75元一束,以艾草、菖蒲为主要搭配,加上节日卡片等元素装饰,大家都很喜欢,销量很高。

△艾草花束

当然也有不少人选择自己动手制作艾草花束,近日,南京秦淮区朝天宫街道张府园社区居民在社工和志愿者老师的指导下,一起动手制作艾草花束。以艾草和菖蒲为基础,辅以少量女贞果、玉簪草作点缀,搭配上手写书笺、祈福卡片,悉心修剪,绑系成束,制作出一束束精美的花束。

点雄黄

雄黄入酒辟“五毒”,曾是“大户专属”

6月20日,走进扬州仁丰里老街,一场以浓郁地方韵味为亮点,集传统演绎、非遗集市等为一体的民俗活动火爆上演,吸引数千市民、游客前来体验。

活动现场,鼓乐喧嚣中,由迎神、祭酒和饮福受胙等12个篇章组成的祭拜大典依序进行。市民游客跟随引导,与主祭共行祭祀礼,祭先贤屈原、伍子胥,传承端午文化。点雄黄、沐兰汤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沐兰汤用艾叶、菖蒲、佩兰等草药煮成,只见赞者手持艾草点撒在在场的孩子们手上,寓意除却污秽,神清气爽。

△点雄黄

配制雄黄酒多见于江浙一带。扬州民俗专家曹永森介绍,在古代使用雄黄酒还是“大户专属”。普通人家每到端午,会备一点菖蒲艾草,而大户人家的生活更加精细,除“基础材料”外,会配制一些雄黄酒,洒在房前屋后的角落里,一来驱虫辟邪,二来增加过节的仪式感。《菱川竹枝词》“和以雄黄酒半醺”中的“醺”字指的就是节日气氛被烘托起来的意思,并非饮酒后微醺的状态。“蘸上一点雄黄,无病又无灾;系上百索子,平安又吉祥。”现场,民俗老师挨个为孩子们画额系绳,献上美好的节日祝福。

走进端午非遗风物集市,雕版印刷、扬州面塑、通草花等“宝藏”非遗技艺琳琅满目。初入北入口,在雕版印刷摊前体验印刷钟馗画像,寄寓迎福祯祥;沿着古色古香的街道往里走,感受宋代点茶,点成端午安康的字样,点出艾叶菖蒲等图案,招纳百福、祈福安康。

射五毒

用箭投射五毒,寓意无病无灾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节来临之际,淮安市长东街道清淮路社区开展端午节系列活动,大家齐唱着歌谣,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神,营造欢乐祥和的端午节节日氛围。

△淮安市长东街道清淮路社区孩子在射五毒

“端午节有项习俗是射五毒,五月初五为了预防五毒之害,便用箭投射五毒,寓意无病无灾。”活动现场,社工志愿者给孩子们普及端午节习俗,在社工的引导下,孩子们排成队,利用沙包玩起了投掷“五毒”的游戏,大家卯足力气,定睛瞄准印有“五毒”的图片,争取游戏的胜利,现场欢笑声一片。

临近端午,南通市崇川区陈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南通中等专业学校,共同承办开展“端午‘国潮’味文化塑新风”民俗文化主题校园趣味运动会。活动通过端午民俗宣讲和体验,让学生们共同参与了雄黄画额、旱地龙舟、投壶、射五毒等与端午佳节或中华文明礼仪相关的游戏项目。让学生们在增长民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店里销售的五彩绳

端午节前,各色五彩绳在街头的小商铺都成为热销品。这种五彩绳的编织方法也叫绳结艺术,它以五彩丝线为材料,通过绾、结、穿、绕、缠、编、抽等技法,编成各种结式和艺术造型。在端午节这天,民间有着在孩子的手腕、脚腕处系五彩绳的习俗,寄托祈福纳吉的愿望。(部分图片由通讯员供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