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50座上榜城市中,常州列第四位,比2022年前移1位,依旧是唯一入围前十的二线城市。这是胡润研究院连续第二年发布该榜单。
榜单仍然沿用优质企业集聚度、中小企业集聚度、新能源投资热度三个标准评定。相较2022年,此次榜单座次大洗牌。27个城市排名比去年上升,27个城市排名下降,其中7个城市落榜。
(资料图)
作为一个观察窗口,榜单也是一种考量维度。“常州在投资热度集聚度这个维度中蝉联全国第一,反映出这座城市在新能源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极具发展潜力。”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说。
座次前移,靠的是实力
一朝上榜,是数十年涵育结出的硕果。座次前移,靠的是实力。
去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首次发布,让世界看到了常州向“新”发展的真实底色,以及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推动产业转型的强大力度。
有经济学家指出,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未来,得新能源电池者得天下。
在动力电池领域,常州仅用短短数年,就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打造出了一个全球产业发展高地。在动力电池上下游32项关键环节中,常州集聚的动力电池企业就覆盖30项,包括电池材料、电池单体、电池系统、技术研发等,产业链完整度达94%。不仅拥有贝特瑞、星源材质等国内市场占有率超70%的细分领域链主企业,还拥有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总部型链主企业,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业生态。
事实上,无论是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还是光伏、电力装备产业,常州不仅拥有比亚迪、理想等明星车企,还拥有天合光能、亿晶光电等众多光伏头部企业。这些产业链细分领域核心企业,在全球产业版图上找准定位、长期深耕,在创新产品、生产技术和制造工艺等方面领先世界,成为常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石,也是常州竞逐新能源之都的基因优势。
城市竞速 慢进也是退
城市竞争,不进则退,甚至慢进也是退。站在新能源之都的台阶上,常州让世界看到了发展潜力。
虽然国内多个城市都在竞相发力新能源产业,但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有着自己的特殊之处:优越的区位优势、完善的产业生态、高效的政务服务带来了强大吸引力,成为国内许多头部新能源企业争相投资的热土,形成了“产业闭环、生态互补”的新发展格局。
宁德时代到常投资设厂颇能说明问题。2016年,上市公司深圳科达利来到溧阳,这家动力电池结构件龙头企业的客户正是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很快,宁德时代也来到溧阳,并随之裂变,不仅时代上汽、上汽时代来了,还吸引了电池材料、电池设备等6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生根。
同样,在龙头带动下,金坛、武进和新北,都已形成特色各异的新能源产业集聚片区。
牢牢抓住重大项目,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常州正以创新举措,再次快人一步,前瞻布局储能、智能网联汽车、氢能等新兴产业,打造“常州氢湾”。
孙东青 董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