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4月23日,由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中信出版集团和大众书局主办的梁晓声新书《父父子子》新书分享会在南京财经大学仙林校区图书馆举行。南京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温潘亚对话当代著名作家、学者梁晓声,与青年学子分享新书中“四代人的家国情怀”以及文学创作感悟,活动现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断。
《父父子子》是梁晓声继《人世间》之后又一部代表性的作品。 与梁晓声的其他作品和大多数抗日题材作品不同,《父父子子》着重讲述纽约唐人街华人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家国故事、四个家族四代人的命运故事。作为革命英雄的诞生地,哈尔滨造就了梁晓声那一代人的英雄崇拜情结。“我们有一曼街、靖宇电影院、兆麟公园……这些都在我心中养成一种对抗日英雄的崇拜和敬意。我想要通过虚构的人物,把他们所做的牺牲,尽可能地凝结在作品里。”
谈及创作初心,梁晓声表示:“之所以写纽约唐人街,是想为当下的文学画廊增加一种新形象。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时,纽约唐人街的海外同胞们是怎样的心路历程,没有人描写过这个。我写出来,算是作了补充,也觉得有一种欣慰。”
在梁晓声看来,作品的深刻性不是非要通过文字的技巧才能体现。“我只写人物而已。我不喜欢看那些暗示性很强、技巧性很强的东西。本本分分、老老实实、坦坦率率的文字,才能造就好的作品……民间很多人都很有见解,他们有我看不到的那一面。所以,我也经常翻看网上的跟帖,不少网友们的跟帖富有智慧和幽默感,还有点到为止的深刻。”
关于创作动力,梁晓声表示:“源动力肯定是喜欢、兴趣和热爱。但会随年龄变化而变化,在某一天完成生长的一种质变。就像延安时期,写出《黄河大合唱》、写出《松花江上》的那些文艺工作者们肯定既是热爱更是责任和情怀。”
梁晓声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人物塑造需要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灵感,除了关注还要储备些细节和情节在自己头脑中,这是要养成的习惯。”
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从自身的阅读体验、写作思考出发,与梁晓声展开交流对话。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党总支书记陈丹介绍说,青春年少日,正是读书时。今天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邀请梁晓声先生来校举办新书分享会,是学院依托学科专业优势,打造“名家进校园”文化品牌的首场活动。通过举办系列活动,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助力校园文化建设,让书香飘满校园。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尧 通讯员/施卫娟 王兰兰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