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幼小衔接工作更科学?怎样让小学新生更快适应新的校园生活?今天(4月20日),由省教育厅主办的“江苏省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现场展示活动”在南京市玄武区举行。作为首批“江苏省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之一,玄武区展现了该区先行先试、全域推进的成果,并发布《入学适应阶段“儿童一日生活”教师工作指引》。


(资料图片)

《工作指引》以入学适应阶段儿童“一日生活”为时间轴,选取生活、学习、户外、家庭4类活动20个场景,列举典型现象、问题归因分析、梳理工作要点及对策。值得注意的是,生活活动被排在了学习活动之前。例如孩子入校,老师如何缓解孩子焦虑情绪,如何提高孩子对晨读的兴趣;孩子喝水,老师如何教会孩子用水杯、自主接水、科学饮水;甚至连整理这样小事,都要单独列出一章。

“与文化知识积累相比,养成好习惯更重要。”南京市小营小学副校长宋洁说:“孩子从和家长在校门口分开,到他进入教室,把自己的东西放到相应的环境和位置,他就需要一个整理的好习惯,有序地让孩子了解物品摆放的位置,可以让他一个早上过得很有节奏;再比如语文课可能要用到工具书,数学课可能要用到学具,美术课可能要用到绘画工具,体育课可能要用到跳绳等等,如果孩子会整理会收纳,也能让他的两节课之间的十分钟更有节奏,更合理地安排。”

此外,《工作指引》中孩子的学习活动,分为课堂学习、完成任务、个别辅导等五个章节;户外活动分为升旗仪式、课间活动、阳光体育、校园劳动六个章节;家庭活动则包含自主活动和亲子陪伴两个章节。记者了解到,南京市玄武区27所小学、54所幼儿园已经建立起网格化、全覆盖的区级幼小科学衔接研究共同体。下一阶段该区将依据《工作指引》,开展全域实践应用研究。

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副局长林虹说:“孩子的成长不是一个单方面的成长,我们应该本着一种整体育人观,引导我们的老师、校长和家长,在幼小衔接的过渡期中,更好地看见每一个儿童,要看见儿童成长的规律,要看见儿童内生的力量,还要看见儿童可持续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江苏省2021年发布《江苏省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街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并在同年5月以县(市、区)为单位确立了23个幼小街接实验区,遴选确定了125对试点校(园),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在全省所有小学、幼儿园全面推开。经过两年的试点实践,目前已积累了一批有意义、有价值的实践案例和经验。

以《方案》要求的教育评价方式改革为例,目前江苏各地一年级开展“无纸笔”考核评价,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探究思维。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探索以主题活动对一年级进行期末评价,在考核中创新学科融合。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副校长陈雯说,这样的评价方式,既不能脱离课本,又要激发孩子探究思维,“看起来很简单,对我们老师来说很复杂,远比出一张纸笔测试要复杂得多,比如我们设计的数字游戏,孩子要计算18+5,18和5的数字都贴在别的小朋友身上,这不仅考验抽象逻辑能力,还考验他与人交往的能力。”

此外,江苏各地学校结合各自特色,大胆尝试建构衔接课程,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依托近万亩实践园,把幼小衔接课程延伸到户外。

“我们户外场域支持下的儿童幼小衔接活动有三个维度,户外场地的微空间,大场域的主题空间,以及走向校外更广阔的空间。” 学校副校长蔡琳介绍:“比如说入学礼,给孩子赠送格桑花种子,组织孩子去实践园种植,这就是基于劳动课程的实践活动,让孩子建立和校园之间的归属感。”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姚伟 徐明 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通讯员/崔晓春 编辑/国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