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绿水青山,推窗闻鸟语花香;品农家乐特色美食,与乡间人文风情亲密接触……近年来,宜兴立足“三山二水五分田”独一无二的美,围绕城乡融合发展,不断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构建山水城融合格局,生态、宜居、美丽成为陶都的代名词。
眼下,宜兴正以做实生态保护、做美人居环境、做大美丽经济为重要抓手,用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朝着乡村处处生机勃勃、建设宜居宜游幸福之城迈进。
(资料图片)
紧抓特色文旅IP打造全国乡村旅游目的地
项目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支撑。
在太湖西岸的周铁镇,大有秋项目(大拈花湾文化旅游康养项目)一期·竺山已初绽芳颜,预计近日对外开放。作为宜兴深度融入锡宜一体化、打造文旅融合“升级版”的先导工程,该项目如火如荼推进,正带领宜兴逐步走出一条环境与经济共赢、生态美与百姓富共生的路子,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
坚持“提高含金量”,用新概念、新思维、新标准盘活乡村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近年来,宜兴依托良好的生态禀赋和人文底蕴,以促进乡村消费为重点,突出项目为王,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实践。
在宜兴各地,一批立足本土、独具特色的大项目、好项目正遍地开花、加速推进。
宜兴隐龙谷温泉度假酒店项目依托宜南山区的生态特点,对张渚镇东龙村老虎山原有废弃矿山宕口进行修缮整理,将打造集生态温泉、高端度假、商务会议、餐饮住宿、休闲观光、运动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村;唐贡茶文化村项目以阳羡茶为主题,通过整合茶文化、茶历史、茶产业、茶品牌等资源,打造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茶文化休闲目的地和标杆性文旅项目;宜兴竹海磬山滑草(雪)场由滑雪区、戏雪区、植物景观区、游客中心等板块组成,致力成为具有江南特色的四季型滑雪休闲胜地。
这些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维要素的旅游项目,在为广大游客深度游览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同时,还将为宜兴旅游产业发展提质添彩。据统计,截至2022年,宜兴全市在建旅游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超747亿元。
做精乡村旅游品质线 挖掘多元发展价值链
去年,央视新闻特别节目《看见锦绣山河》第三季县城行走进宜兴,大段镜头聚焦湖㳇镇洑西村,向全国观众展现特色民宿的建设成果。如今,漫步洑西村龙山民宿村,四通八达的柏油路串联着一个个风格独特的农家小院,构成如诗如画的田园美景;简洁明朗的标识牌及数智导向标识,诉说着这里的贴心与温度……龙山自然村正日益成为自带IP流量的民宿聚集地。
乡村旅游,是农耕文明重新回归、抚慰现代人心灵的方式。作为打开乡村旅游的重要一环,民宿在农文旅融合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宜兴,民宿经济发展风生水起,宜兴全市18个镇(街道)中有8个在发展民宿,共有民宿500多家,从业者3000多名,带动近万人就业。
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是打破同质化、粗放式经营民宿产业瓶颈的关键。
位于湖㳇镇的绿缘山庄开辟了独立的紫砂壶茶室,收集展览着宜兴当地名家制作的紫砂物件,供游客观赏;位于太华镇的乡遇乾元组建了一支熟知本地风土人情的工作团队,为入住客人提供种菜、摘菜、挖笋等各类乡土节目。
即便是在依托相似环境、以“龙山”为统一金字招牌的龙山民俗村,聚集的78家民宿也在经营中不断寻找突破。大学毕业回乡创业的施冯佳,先后开办了“原色之家”“心味原色”两家精品民宿,通过新增游泳池、休闲空间等场景做好硬件提升;紫砂艺人何娅萍利用自家宅基地,开设了“唯时光”民宿,教客人“玩泥巴”。
此外,宜兴民宿还结合陶文化推出陶艺体验活动,并结合节庆打造具有宜兴地方特色的包乌米粽、包团子等亲子互动活动。这些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民宿,如一颗颗繁星串联起陶都旅居璀璨版图,吸引着不同需求的游客前来领略宜兴独特的美。
3月18日,在2023“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度假区专场推介活动暨第六届阳羡早春茶开采节现场,来自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的13家茶企通过茶市的形式,为自己的第一批新茶“吆喝”。这也是度假区以茶促旅、以旅带茶,有力提升农产品“软实力”的生动写照。2022年,全区茶叶产量1100余吨,年产值3.4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7500余个,有效带动12000名涉茶人员增收致富,茶产业正成为度假区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作为苏南地区重要农业板块,全省乃至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市),宜兴得天独厚的农业家底,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推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正释放出巨大潜能。
聚合乡村节会优势 开辟“土字号”特色产业振兴路
当传统种植业邂逅乡村旅游,成片的玫瑰花便成了“致富花”。
在徐舍镇美栖村,集赏花旅游、休闲娱乐、增收致富为一体的“花海经济”,让玫瑰花开出了新花样。早在2016年,美栖村独辟蹊径,在村内一块150亩的闲置土地上办起了该村首届花田灯海艺术节,吸引15万人次前往赏花看灯,仅一个月门票收入就超230万元。一炮而红后,美栖村又反复探寻可持续发展路径,最终将目光瞄准玫瑰花,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食用玫瑰延伸产品和高标准食用玫瑰深加工厂房,生产和研发一系列玫瑰花产品,先后带动本村及周边村500多名农民参与玫瑰花生产、加工、销售等工作,共同在花海中掘金。
红红火火的节会经济,同样提升了优势农产品的价值内涵,打造出一批“土字号”“阳羡牌”特色品牌。
近几年来,宜兴各农业产区根据不同特点,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为自身赢得流量。杨巷镇成功举办了羊肉文化节、稻米文化节、农民丰收节和鹅西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进一步打响“一米杨巷”农业区域公共品牌,扩大了杨巷大米、羊肉等特色农产品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依托一颗小小的杨梅,湖㳇镇迈出乡村旅游一大步。自2009年起,该镇精心组织举办杨梅采摘节、杨梅音乐节,这场持续半个月的盛会,几乎每年都能吸引游客20多万人次,销售杨梅3000多吨。
眼下,这些醉人的宜兴味道,正成为美丽乡村转换为“美丽经济”的重要着力点,也成为一张张鲜活的名片:“宜兴红”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批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宜兴茭白”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阳羡茶”等5个品牌入选江苏农业品牌目录;“宜兴百合”获评“江苏地理标志产品30强”和“最具人气产品”……陶都的农副产品迎来一个个备受瞩目的“高光时刻”,一条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崛起之路正步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