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对于很多人来说,属于生活必需品。4月3日,记者来到南京金陵职业技术学校定配实验室,跟随“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京工匠”邓浩,了解眼镜定配工这个职业。

刚走进这里,记者跃跃欲试。邓浩让记者尝试对切割成型的镜片做安全角的打磨处理。邓浩说,安全角涉及佩戴者的安全,眼镜定配加工考核中如果不处理,其他技术再好也是“一票否决”。

【一块未切割成型的镜片半成品】


(资料图)

邓浩介绍说,刚切割成型的镜片侧面像刀口一样,如果使用不当,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割破使用者的脸,此类事故以前甚至有过较为极端的案例。通过机器,把边沿手工切割成45度的角,学名叫“安全角”。

打磨似乎并不难,但在邓浩看来,记者的操作完全不对!他说:“你这个角度就不对了,所有的安全角是45度,如果不是45度,就达不到去除锋利边缘的效果……”

【记者在打磨机上处理切割成型的镜片】

一副眼镜从镜架到镜片,到门店销售、验光和加工制作,涉及很多环节。邓浩所从事的是眼镜定配环节工作,他一方面要掌握眼镜产品性能和迭代情况,另一方面要有过硬的装配技术和与消费者沟通的耐心。

在家庭的影响下,邓浩17岁就跟随着大伯学习从事眼镜定配行业,至今已26年。大伯在他刚入行的时候,首先教育他:“做眼镜要有良心”。如今市面上确实也有一些不正常现象,有的产品比较劣质,但客人是外行,也许根本不知道。邓浩认为,有些从业者把镜片切割、装在镜框上就完了,这种做法不可取!眼镜除了数据准,应该更安全、更美观、更舒适,甚至更完美。同样的东西,不同人做出来是不一样的,邓浩说:“我是把它当成艺术品来做。”

【邓浩查看记者的眼镜】

眼镜分全框、半框和无框三种,其中无框眼镜是最难做的。打孔、磨边、穿线、装架……薄薄的镜片、细细的塑料线、比米粒还要小的螺丝,这些都找到“归属”并达到耐用质量,考验着眼镜定配工的技术水平。

“打孔”技术很特别。切割成型是全自动设备完成,但装配师要通过肉眼对两只镜片打孔,保证精准对称,这一点到目前为止还只能由人工来操作。内行看门道,打孔的位置平不平,邓浩这样的行家一眼就能看出来。如果打孔不精准,眼镜就会松动,那么就不是一副合格的眼镜。

【记者尝试对一只变形的镜框进行调整】

因为毕竟是外行,记者对无框眼镜定配无法达到基本技术操作要求,于是邓浩就指导记者先从认识镜片做起,并学习眼镜焦度计的操作。

邓浩说:“你把镜片放平后,如果没有按照验光单上的轴位来定位的话,你的操作可能就偏了,现在的这个打码工序就起到这个作用。你要先把眼镜后部靠平,再去微调它……”

【经过指点记者的焦度计操作也有模有样了】

焦度计不仅能在未切割的镜片上打上标记,确保后续正确安装,也可以检查镜片质量是否合格。邓浩还向记者普及了装配眼镜国标、柱镜顶焦度允许误差、轴位方向偏差等专业标准,如何分辨镜片的质量,记者这下总算是有数了。

【记者在焦度计上标记镜片光心点(中间点)和轴位点(两侧点)】

邓浩说,虽然现在的设备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都很高,但所有设备都是辅助工具。每个镜框的弧度不一样,镜片的弯度也不一样。设备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副眼镜最终的完美呈现,还是要靠一双手来完成。

现在,邓浩主要从事教学工作。让学员们少走一些弯路,尽可能把知道的东西教给他们:“把我所经历过的事情、总结出的经验,传承给别人,让他们学有所用,这样我会特别开心”。

【记者手记】

从纯手工到半自动、全自动……技术在变,初心不改,邓浩一直在钻研学习的路上。而他所擅长的眼镜手工整形校配技术和“蒙眼盲调”镜架的技能,至今没有设备可以替代,在业内仍是一个“传奇”。爱这行,沉醉于这一行。邓浩把一个“小”工种做成了“大”工匠。

(江苏新闻广播/孙强 刘杨 编辑/国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