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河畔的滨河绿地,一拱“虹桥”为孩子们架起通往知识殿堂的路。7月19日,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正式开门迎客。近日,记者探访这座新一代的儿童图书馆,感受其给上海这座城市和少年儿童带来的惊喜。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

以“桥”为造型


(资料图片)

架起成长的桥梁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是上海几代人成长的阅读记忆,长风馆注重“传承历史、面向未来”,开馆后以“一馆两址”(南西馆、长风馆)模式运行,定位为服务4-16岁少年儿童的信息资源中心、知识体验中心、阅读推广中心、文化传承与交流中心、发展研究指导中心,与南京西路老馆形成功能错位与补充。

长风馆坐落在普陀区光复西路大渡河路路口,北邻长风公园,南望苏州河畔,从空中俯瞰,微微起拱的建筑犹如一拱虹桥,融于城市绿地之中。

在空间布局方面,长风馆的设计颇有寓意。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卢秋勤介绍,“我们场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莫奈的《桥》,每一层的空间设置都与少年儿童的年龄相仿,一楼是公共服务区域,二楼服务0-6岁儿童,三楼服务6-12岁(小学年龄段)儿童,4楼服务青少年等群体,逐层上升,寓示着少年儿童从幼年走向成年,从大地走向天空。”

长风馆整体建筑采用透明拱形结构体,巧妙融合文化建筑与公园绿地两大元素。场馆设计师、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三院院长助理及总师助理严赉赟介绍,“拱的概念既能实现场馆的功能,又能延续南北的景观通廊,意在为人类的童年与成熟未来之间架起知识的桥梁。”

长风馆建筑就像一拱虹桥

“建在水边的图书馆世界少有。”严赉赟在上海出生、成长,对长风馆毗邻的苏州河和长风公园有着深厚的情怀,他谈到,“长风馆设计目的是让建筑融于公园之中,我们抓住地利优势,在建筑和湖面之间打造亲水台阶和平台,同时延伸整个建筑的长度,设计玲珑通透的外立面,保证自然采光,让读者能亲近自然。”

值得一提的是,长风馆周边散落着上海试剂总厂旧址(现为长风湾烟囱广场)、上海火柴厂原址(现为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长风新校区)等苏州河工业遗迹,这些场所既呼应历史文脉,也体现城市活力,与长风馆共同构成了一处亲子互动的城市新空间、新地标。

巧妙构思

打造一座阅读“森林”

步入长风馆室内,宛如进入了一座阅读“森林”。馆内分布着大小不同、高低起伏的圆形书架,一棵高大的“智慧树”与中庭、螺旋楼梯联通,一本本整齐排列的书籍向上延伸入开放式穹顶,展现枝繁叶茂的阅读生命力。

严赉赟介绍,“我们用分层方式创造不同年龄段的阅读交流空间,馆内打造了犹如小树干的圆形书筒,内部是儿童活动空间,外侧是安静看书的空间,动静分区的设计灵感来自于绿地树林,营造阅读丛林的感觉。”场馆还设置了一处玻璃栈道组成的“勇敢者之路”,引发少年儿童的好奇和探索。

长风馆打造了一座阅读“森林”

长风馆共有四个楼层,设有12个服务空间和3个展示空间,753个阅览坐席。为了丰富阅读体验,长风馆巧妙构思,每一层都适应各年龄段孩子的需求,并融入人性化的细节,少年儿童拾级而上,犹如朝着知识的殿堂迈进。

长风馆构建不同年龄段的阅读空间

一层“悦知广场”设置了“扫码听书”的有声书阅读区,配备盲文图书、辅助阅读设备等的无障碍阅览室,视障儿童可以在此阅读书籍、体验“可触摸”的地球仪。

二层“求知摇篮”提供幼儿图书借阅、亲子阅读及专业的阅读辅导,颇具特色的童年档案馆,以“树洞”为概念,留下珍贵的亲子家庭声音档案。

三层“创知空间”提供国际童书馆、典藏馆、乐享天地、名家书屋等多元文化交流空间,其中,国际童书馆“童游世界”空间设置美轮美奂的“地球仪”,更展出“国际大奖获奖童书”,典藏馆打造“童年书房”,汇聚“镇馆之宝”全套《小朋友》等经典丛书。

四层“睿知智库”服务于青少年、教育工作者以及少儿阅读推广行业,“机器人实验室”颇受小读者关注,在此可以预约学习人工智能培训课程,感受前沿科技成果。

“童年书房”空间

机器人实验室

目前,长风馆藏书量超50万册,这也使得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南西馆+长风馆)成为国内体量最大的省级少儿图书馆、全国收集少儿出版物语种最多的省级少儿图书馆。卢秋勤透露,“在图书资源方面,我们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进行考量,其中外文及港台原版图书近4万册,多语种图书约1500册。”

作为“苏河水岸”的新亮点,长风馆突出“乐学”“乐享”“乐创”三大理念。卢秋勤表示,“图书馆如今更强调交流、互动、体验、创造、创新。今后,我们将推出服务菜单,开展国内外童书推荐、作家交流等阅读活动,同时,与周边的普陀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区少科院)、长风海洋世界、长风大悦城、上海乐高探索中心等联动,开展主题活动,打造苏州河畔青少年集聚区域的一张闪亮名片。”

姚佳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