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旗袍上的祥云、牡丹、龙凤分别代表着什么吗?”“制作一件旗袍需要多少道工序呢?”7月16日上午,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们来到常熟金剪刀文化创意中心,跟着常熟市旗袍协会会长鲍洪尚生动有趣的讲解,在观看与聆听中了解旗袍的发展历程,通过实地体验,感受旗袍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当天上午,尽管下着绵绵细雨,扬子晚报小记者们跟着爸爸妈妈们早早来到了活动现场,迫切地想要开启这场与旗袍的“邂逅”之旅。


(相关资料图)

上午9点半,活动正式开始,小记者们手持本子和笔,个个脸上洋溢着期待与喜悦。鲍洪尚带领小记者们走进展厅,近距离参观一件件美丽的旗袍。旗袍基本按照颜色和布料排列,鲍洪尚在讲解时,将一件件旗袍拿起向小记者们展示,并用手指出其花色、刺绣、纽扣排列的精妙之处。好奇的小记者们边听,边时不时会用手轻轻触摸一下旗袍,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旗袍的花样繁多,造型别致,其中的每一款花纹图案样式繁多,每一种花纹都具有不同的寓意。“牡丹是我们中国的国花,牡丹象征着高贵,典雅气质的人。旗袍上带有牡丹,是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鲍洪尚介绍道。

“这件大红色旗袍上有一对鸳鸯,这是结婚的时候穿的吗?”面对小记者的提问,鲍洪尚回答道,鸳鸯的图案在旗袍中一般是作为嫁衣存在,因为古代经常将鸳鸯比作夫妻和睦,现代人都把它视为爱情的象征。

“哇,有个人坐在上面!”伴随着一声惊叹,小记者们来到了宋锦织布机前,在这儿小记者们可以亲眼观看宋锦织布的操作过程。“宋锦是中国传统的丝织工艺品之一,起源于北宋末年。2006年,宋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如大家所见到的,织宋锦需要两个人协作完成,织1米的宋锦大概需要十天时间,这是一项非常需要耐心的工作,一步做错了就会影响布上面的花纹哦。”正在织布的颜秀丽向小记者们说道。小记者们围在织布机边上,观察着一丝一缕的穿梭、跳动,互相探讨着,对眼前的场面感到十分新奇。

再往里走,又是一间新的工作间。在这人人各司其职,旗袍制作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小记者们的到来,也为这里增添了一份新的活力。最吸引小记者们的,是一个阿婆正在用电烙铁工艺处理缝在旗袍上的装饰花。阿婆娴熟的手法吸引了大家,有的小记者站在边上屏息凝神,也有几个小记者忍不住自己用手学着比比划划,十分入神。

观赏过后,小记者们回到桌椅前,手工制作香囊环节正式开始,桌面上准备好了制作所需的针线、布料、装饰结和香料等。“妈妈,我不会穿线,快来帮帮我!”面对针线,小记者们纷纷呼唤家长前来帮忙。大家跟着指导老师的步骤,一步一步进行穿针、引线、装饰、填充、缝合。制作过程中,小记者们都十分认真,遇到不懂的地方,还会跑去找指导老师询问。最终,香囊由小记者和家长合力完成。合影留念之时,小记者们纷纷拿出自己做好的香囊展示在镜头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为这次小记者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来自常熟市石梅小学三年级(2)班的扬子晚报小记者邰思颖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扬子晚报小记者活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宋锦织布机,这么多的线让我感觉眼花缭乱,可师傅做出来的宋锦却是那么的精美,实在是太奇妙了。”

“这次活动旨在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中国服装的魅力,同时也让大家自己动手享受手工艺带来的乐趣。在孩子们心中种下非遗文化的种子,待他们长大,这些种子慢慢地发芽、开花、结果,非遗保护和传承就更有希望,更有力量。”鲍洪尚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实习生 王子怡 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工作室主持人 韩静

❉❉❉❉❉❉❉❉❉❉

扬子晚报小记者团,隶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下属——扬子晚报。《扬子晚报》为江苏省级报刊,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都市报,其融媒体的影响力指数稳居江苏第一,全国前十。扬子晚报小记者团,历经十多年发展,已成为江苏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社会实践团体。扬子晚报为了把优秀的你展现给万千读者,特面向苏州市中、小学生征集“扬子晚报小记者”。只要你爱写作、敢说敢写、有文学创作的激情,就欢迎你加入我们,和报社大记者一样,在报纸上发表你的习作!

小记者VIP会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