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分拣员在40㎡的仓库内日行25公里,一名货车司机吃住在车上20天,两名骑手每日超负荷工作。从深夜到凌晨,从凌晨到深夜,苏州电商平台的骑手、货运司机、分拣员一边做好防疫防护,一边坚守在一线岗位上。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讲述。

配送员田中心:

每天100个电话

打到手机停机

我主要负责叮咚买菜在相城区渭塘镇、漕湖街道和太平街道的配送,最近线上订货的量大了很多,这两天我平均每天送90单,每一单的分量比以往也重了不少,每天要打100多个电话,有时候都打到手机停机了。

田中心正在配送菜品

我每次都会送货到小区门口,等顾客来收货。冷链包里有冰袋保鲜,必须尽快取走存好,这个天气,冰箱里拿出来的新鲜菜肉,没有冷链包,半小时后就容易变质。我的电动自行车差不多可以放6个大袋的货品,这几天送货都是放满的,有的人家里人多,备两天的货物,一单就有29公斤。如果遇上同一时间需要配送的订单太多,我会请其他顺路的骑手帮忙带。

画外音>>>

受疫情影响,叮咚买菜渭塘站暂时与春申湖站合并,订单由春申湖站打包,由工作人员开车取回渭塘站后按订单分派给骑手,比以往增加配送距离约10公里。目前渭塘站一共10名骑手,配送力量基本满足当地居民需要,下雨时相对送单时间会长一些。

配送员梅胜芳:

从凌晨五点送到晚上十点

我负责的是达达在昆山古城楼东到长江路之间的配送,送水果、牛奶这些生活用品比较多。3月26号开始到昨天,我大概每天要送100单,比以前多了近一倍,多的时候每趟就要要送十几单,经常一忙就到晚上10点钟。

比如昨天上午,我早上5点起床,做完中午的盒饭,6点到达小区核酸检测点。核酸检测完毕后,我立马跨上电动自行车直奔站点查看双码、测温、喷酒精。路上和小区都要查验,但配送的时效要求没变,只能动作更麻利一点,拼命赶。

梅胜芳在小区等待做核酸检测

一趟单子送完,我就会立刻到山姆超市等着,一看到分装好的货物就快速识别哪几份是自己的,一提一放,尽量满载送出。现在京东到家、京东小时购大约晚上8点50分停止接单,等我手里最后一单送完一般要晚上9点半之后了。

画外音>>>

目前,因部分区域骑手封闭在小区内,骑手人均配送区域和单量相应增加。不过从整体来看,目前达达配送苏州区运力基本满足苏州市民需求,饿了么在苏州拥有一万余名骑手,运力充足,部分区域通过站点间协调合作克服困难。

饿了么骑手在苏州配送货品

货车司机董伟:

以车为家20天

闺女问“爸爸怎么还不回来?”

我是无锡人,13号晚上9点从无锡开着这辆4.2米厢式冷藏车出发到叮咚买菜相城区望亭仓库,车上都是瓜果蔬菜。我们进苏州的指定入口是相城区望亭高速入口,望亭镇各类仓库很多,每次到这里都会排起长长的车队,本来从无锡仓库到望亭仓库只要不到1小时,现在经常要堵六七个小时。我就在排队间隙抓紧时间休息,吃点东西,或者翻翻手机看看其他“兄弟”到哪里了。到了叮咚买菜相城区望亭仓库之后,我会等货物装车后再发往太仓。

董伟在运输菜品

按照规定,我们车门上贴了临时封条,从装货到卸货途中完全不能下车,这样闭环操作才能避免被隔离不能工作的情况。以车为家,现在已经是我们货车司机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了。我的车上有一支牙刷、一块有点发黑的香皂、一床灰格子薄被、一些方便食品和几件换洗衣服,另外还带了点应急药。我现在起码三天送两趟,最长一次在车上连续住了20天,家里一岁半的闺女跟我视频说:“爸爸怎么还不回来?”

董伟车上的生活用品和应急药品

不过从12号起,我到苏州就可以闭环转运到隔离酒店休息,结束20天的车上生活了!而且叮咚买菜会给我们司机发补贴,苏州市内往返的货车司机是100元,像我这样从无锡来回的有300元。有份工作能养家糊口,还能保障大家物资需要,我觉得不算白辛苦!

画外音>>>

原本苏州以无锡仓库为货源,现在为减少跨城市流动,临时在苏州相城区与昆山建立仓库,货源调配更加灵活。目前苏州的叮咚买菜货车司机约100名,均在一线奔忙,其中不乏长时间闭环住车上的司机。

分拣员沈婷婷:

40㎡仓库内日行5万步

胳膊上已经练出了肌肉

早上6点天刚亮,我做完核酸检测就立马到达叮咚买菜春申湖站点。一到站点就有订单进来,第一个高峰段一忙就要到中午,有时一单分拣下来就是一身汗。平均一单30秒到一分半钟就能分拣完成,一天下来,我要在这个40㎡的仓库里走上至少5万步,差不多相当于步行25公里。

沈婷婷在分装货物

我们站点一共有4名分拣员,都是女性,每人每天要完成三百多单,比这次疫情前多了一百单。如果遇到同事轮休,每人的任务就会增加到四百多单。有时候我水都来不及喝,就中午吃饭的时候喝两口,也省得去卫生间耽误时间了。中午的饭菜是家里人给我准备好的,热一下,十分钟就能吃完。在疫情之前,我们还有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现在吃完根本来不及多休息。

最累的时候,晚上到家就往沙发上一倒,连饭也不想吃,只想躺下睡觉。每袋货品从框内到货架上的动作一天要重复上千次,胳膊上已经练出了肌肉。刚开始是有点吃不消,但现在已经习惯了,只要能帮到大家就是值得的。

来源:苏报融媒记者 韩丽媛 文/摄

编辑:经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