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艺术巨匠亨利·马蒂斯中国大陆首次个展,今年7月至10月将在上海UCCA Edge举办。消息传来,让艺术爱好者翘首期待。

去年5月,UCCA Edge正式落地上海静安,并以展览“激浪之城:世纪之交的艺术与上海”,揭开新馆帷幕,成为艺术圈一大盛事。

开馆不足一年,该馆一跃成为沪上新晋文化艺术地标,并入选2021年静安区公共文化旅游事件。

它与2019年落址曲阜路重新开幕的OCAT上海馆、新入驻的没顶画廊等在苏州河东岸聚合,一个崭新的城市文化走廊正在形成。

一个新的文化艺术地带在崛起

正如UCCA馆长田霏宇(Philip Tinari)所说,“艺术肯定是要选择在一个城市‘新’的地方落地,像纽约的MoMA也不会开在华尔街这样的地方——艺术总是会自然而然地找到城市的‘边界’。”

■UCCA馆长田霏宇 摄影:Stefen Chow

对于UCCA在上海开馆,田霏宇表示,最吸引我们的就是观众的热情,从普通观众层面来讲,上海的观展生态可能是国内最发达的。“如果我们要开展到全国,上海肯定是一个很自然很必要的开始。”

■UCCA Edge 建筑内景图 摄影:朱迪

他说,上海各类美术馆数量众多,生态也很丰富。在这种背景下,“你必须去做别人不会做或者说不能做的。”

“UCCA Edge是UCCA品牌落地上海的起点。作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通过吸收UCCA十余年探索中国当代艺术丰富经验与宝贵资源,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公众带来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展览。”

■坐落在商务楼里的UCCA Edge 图片由嘉华集团提供

UCCA Edge位于西藏北路盈凯文创广场,是一家坐落在商务楼里的美术馆。

田霏宇对这个地块充满了期待,“这里正在形成上海新的文化艺术的地带,目前有OCAT、没顶画廊等。未来,随着苏州河的复兴,更多画廊、艺术机构将会入驻。”

■UCCA Edge 建筑内景图 摄影:朱迪

“它和西岸不一样,这里更有历史的痕迹。四行仓库旁边,还有一个专门做摄影的展馆,这里会形成一个很有趣的小生态,现在已初露端倪。”

他说,和其他艺术地标相比,这里此前并不是上海观众心目中的一个艺术目的地,但其实这里交通方便,离市中心也很近。 “我们得把这个位置做出来,静安区对此也很重视。”

■UCCA Edge开馆展“激浪之城:世纪之交的艺术与上海”展览现场

作为国内民营美术馆的标杆,UCCA Edge的入驻无疑已经带来了效应。

“其实无论是在哪座城市,好像都是这个节奏,比如1990年代初Dia Foundation到了纽约曼哈顿切尔西区22街,很多知名画廊如卓纳、佩斯、高古轩在几年之内都搬了过去,形成一种规模效应。再来回看上海过去20年里,从桃浦到M50到西岸,每几年都会有一个新的艺术机构集聚的地方。”

田霏宇说,“去年年底在美术馆还新开了意大利餐厅、书店、咖啡厅,构成比较齐全的设施,给大家带来更丰富的体验。”

观众会辨认出什么才是好的展览

去年,从“激浪之城:世纪之交的艺术与上海”开馆展到“刘小东:你的朋友”展,“成为安迪·沃霍尔”展,UCCA Edge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热浪。

今年,UCCA Edge将带来3场大展,包括亨利·马蒂斯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托马斯·迪曼德于中国的首个机构个展以及用“现在时”开启对当下中国青年艺术家群体深入考察的“星夜行舟”展。

■托马斯·迪曼德, 《作坊》,2017,彩色合剂冲印、迪亚赛克工艺装裱,180 × 310 cm。图片由艺术家、Matthew Marks 画廊、Sprüth Magers画廊、施博尔画廊和Taka Ishii画廊提供。

将于4月揭幕的“托马斯·迪曼德:历史的结舌”展汇聚了艺术家托马斯·迪曼德职业生涯创作的约60件摄影、电影、墙纸等作品,在纵览艺术家看待世界方式的同时,展现了艺术家如何通过图像处理历史事件对我们的冲击。

■亨利·马蒂斯 ,《Verve》杂志第4卷第13期封面草稿“亨利·马蒂斯,来自色彩”,1945年,平版印刷,德尔格兄弟印制,36 × 26.8 cm。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图片由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 Philip Bernard提供。©Succession H. Matisse 2021。

7月至10月,“马蒂斯的马蒂斯”展将在UCCA Edge举办。

UCCA与位于法国北部勒卡托-康布雷齐(Le Cateau-Cambrésis)的马蒂斯美术馆合作,从其馆藏中精选包括油画、雕塑、素描、纸上墨水、版画、剪纸、书籍插画、织物等不同媒介在内的超过250件作品,完整呈现马蒂斯的艺术创作生涯。

■王玉钰, 《弹性瀑布》(局部),2020,硅胶、铁丝、苘麻、丙烯、头发、蚕丝、水溶性塑料,90 × 400 cm。

“星夜行舟”展将展示十余位中国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考察这些新兴艺术家的创作主题和方法,包括对日常生活中场景和材料的改造,以及对私人和公共领域之间界限的检视。

■“刘小东:你的朋友”展览现场

在田霏宇看来,上海观众非常好奇,喜欢追求最新的东西。

“去年开馆展推出后引来了大家的好奇。如果说去年三个大展里面,哪个更吸引人?我觉得不一定是开馆展,但大家对开馆展的热度我很欣赏。观众们也能在学术展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刘小东:你的朋友”展览现场

如今有不少观众,热衷于把美术馆当成网红打卡拍照的地方,把艺术展览变成绝佳的拍照背景板。

对于展览的流量和学术之间该怎么平衡?田霏宇觉得,在这上面,不要去做取舍。

“我比较相信观众对好内容的判断能力。哪怕他们不懂,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好展览放在面前,其实大家是知道的。”

刻意追求流量,容易把自己给消费了

“我们一年基本上会推出三个大展以及各种相关活动,其中会有一个像马蒂斯这样大家熟知的艺术家的展览,这样可以吸引更多新的观众,但我不想观众只来看一次马蒂斯就结束了。”

“我希望UCCA能做到,哪怕观众对这个艺术家并不了解,但知道是UCCA做的展,就会想来看一眼。而如果在看展同时,还能吃到好吃的,还有其他的体验,在这里度过一个周末,或者一个下午,那就很好了。”

田霏宇说,“如果一个美术馆很刻意去追求流量,反而容易把自己给消费了。”

■“成为安迪·沃霍尔”展览现场

他表示,UCCA做美术馆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让好艺术影响更多人,希望把艺术带给新的人群。

“艺术是可以改变人生的东西,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和机会。”

在他看来,现在这个时代,人们购物的需求,可以在网上解决。于是,艺术和文化就变成了可贵的城市资源,也体现着一个城市独特的魅力。

■“成为安迪·沃霍尔”展览现场

“肯定也有人是从纯粹打卡开始,然后慢慢被影响的。各类观众我们都欢迎。”

田霏宇说,热衷打卡的人哪里都多。正在展出的“成为安迪沃霍”展,在展厅外特别设了沙发,给大家打卡拍照。“这种设施也可以有,但尽量和展览本身有所区分。一旦踏入展厅,就是另外一种感觉。”

他表示,美术馆想告诉观众的是,“展厅里所遇到的是展品,而不是道具。我们不希望让你买票去看不值得看的东西。一个展览,你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但起码你要知道,所有展品都是经过认真策划和筛选的。”

■“成为安迪·沃霍尔”展览海报

他认为,美术馆有学术上的主张,但它不是一个教育机构,而是一个文化机构。“即便是学术性比较强的展,也还是要回到生活中,给大家一些精神或知识上的滋养。”

“我们会牢记做美术馆的使命,否则很容易被带歪了。有自己的判断,该做什么,不做什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