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插天,与云并齐。被称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的休宁齐云山,是驰名海内外的旅游胜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齐云山脚下的齐云山镇推进“镇景村”一体、农文旅融合,推动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旖旎画卷。

“通过乡村振兴和发展特色产业,我们农村越变越美。”近日在齐云山镇,记者与村民交谈时,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慨,道出对美好生活的自信与自豪。

融通“镇景村” 打造特色街

齐云山镇政府所在地的岩前村青山环抱、田陌纵横,穿村而过的横江清澈见底、宽阔平缓。山水之间,炊烟袅袅的古村落,与果林、稻田、大棚相映成趣,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岩前村善水街,粉墙黛瓦、层楼叠院,尽显幽古雅韵;手工、文创、非遗等各类店铺鳞次栉比,游客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我们主要经营公司基地种植的竹荪以及当地的笋衣、笋干、梅干菜、香菇、木耳等土特产,去年仅直播带货就销售农产品700多万元。”在善水街的乡村振兴馆,齐云山镇环居村钰农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文正告诉记者,他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流转村里100亩土地种植竹荪,每年可采收竹荪干品2万多斤。通过村民土地入股的形式,带动100多人就业,村民每年人均增收7000元左右。

善水街取名于“上善若水”,是齐云山镇一体化推进“镇景村”发展打造的农文旅融合特色街区,集非遗、文创、研学、民宿等多业态于一体,现有特色店铺68家,入驻的商户包括当地村民及外来客商。

善水街运营公司负责人周再峰告诉记者,街区将山里的土特产直接对接大市场,带动周边建立了10余个农产品种植基地,吸纳全镇1500名村民就业,形成了“基地在乡村、加工在企业、销售在街区”的产业模式,每年销售土特产5000多万元。

齐云山景区每年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如何让“流量成留量、人气变财气”?谈起当初发展的构想,齐云山镇党委书记程银根告诉记者,从2011年起,该镇确立“镇景村”一体化发展路径,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首次把景区纳入镇村规划,实施“镇景村”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管理,投资7000万元改善了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打造齐云山旅游特色小镇,培育新业态、营造新场景,让“镇景村”在联动发展中释放更多新活力。

集聚“乡创客” 共做守望者

距善水街不远的横江之畔,坐落着以山水为主题的“云山诗意”小区。

山间古树、百年古桥,终年云雾缭绕。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来自杭州的创业者吴聊和朋友同游齐云山,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神奇的地方,于是有了“云山诗意”小区项目。

这个小区一建成,秀美山水、淳朴民风、优雅环境,吸引了百余名海内外的科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等高层次人才纷纷前来定居,成为“新齐云山人”。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齐云山镇将云山诗意小区作为一个特殊的“红网连心”党建网格,由党委班子成员担任网格员,定期收集、第一时间解决旅居人才各类诉求,依托这些旅居人才建立智库,聘请一批乡村振兴规划师,以文化创意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让“新齐云山人”更有归属感、成就感。

“镇里的干部时常上门交流问候,逢年过节还不忘送一些包子、粽子之类,真正把我们看作了家人,让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人倍感亲切。”云山诗意小区创始人吴聊告诉记者,在镇里尊重人才、关爱人才举措的感召下,业主们集资百万元,捐建了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乡村公益图书馆——云山书院,并发起“齐云乡村守望者计划”,通过云山书院论坛开展“双招双引”,共同谋划齐云山镇旅游转型、文化产业、风景民宿、农特产品开发等项目,先后招引了9个项目,投资额达14.6亿元。

记者采访时,“世界观光列车公园”工程建设正在齐云山镇紧锣密鼓地推进。项目发起人吴聊介绍,计划打造全国唯一一辆世界10大观光列车,将威尼斯东方快车、瑞士冰河列车等有机串联,在列车上、公园内开辟美术馆、稻田咖啡馆、河边音乐间、田园超市、共享茶屋、智慧青旅、滑板天地、儿童游乐等业态,有望于今年国庆节前后投入运营。

聚焦“土特产” 升级全链条

日前,“烟火人间 幸福休宁”乡村振兴主题摄影展在齐云山脚下举办,一张“画里南坑”的照片把人们的思绪拉回了美丽的春季。

齐云山镇南坑村地处横江岸边的小盆地,每年阳春三月,一望无际的金黄色油菜花,与远山近水、粉墙黛瓦交相辉映,不同图案的油菜花造型,令人赏心悦目,成为春季网红打卡点。

美是环境,也是产业。除了花事经济、摄影产业等特色产业外,齐云山镇在横江岸边打造了“坐忘花园”,发展夜游、夜演、夜市、夜宿等夜间经济,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常态化开放“创意集市”,定期开展户外音乐节、美食节、古装秀等活动,丰富了休闲旅游业态,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

近年来,齐云山镇利用旅居人才智库,强化创意创新赋能,因地制宜在“土”上做文章,利用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在“特”上下功夫,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在“产”上谋突破,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三产融合,以产业振兴撬动乡村全面振兴,把更多的乡村业态、农副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原所长朱江发现,齐云山镇有许多珍稀的动植物资源,他计划邀请专业人士,共同绘制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清单,为生态环境保护尽一份力,推动美丽生态转化为美丽经济;曾在部队政治工作部文工团担任曲艺队队长的王岩说,他准备以云山书院为载体,举办一个曲艺培训班,教镇上的村民歌唱自己的家乡,用文明乡风提升乡村“精气神”;在五星级酒店做了20多年的企划广告人李莉,一边在镇上开民宿,一边包装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山上有风景,山下有风韵。如今的齐云山,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正在成为主客共享的心灵驿站、共富共荣的美丽家园。(黄山日报记者 汪悦 安徽日报记者 吴江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