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目前我们太山村小麦的长势还比较好,我们去地里看了,地里杂草有不少,当前紧要的是搞好除草。”2月15日上午,凤阳县太山村村委会的大喇叭里,准时传来一阵熟悉的乡音,在村广播室播音的正是该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徐德明,当地人送外号“老黄牛”。

黝黑的面庞、粗糙的双手、朴素的着装,见到徐德明时,他正在日记本上记下今天需要完成的事项。办公室里,一直放着一顶草帽和一双胶鞋。寒来暑往,他带着它们奔波在凤阳县的每一片田间地头,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当地村民从“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好”。

从业三十多年来,徐德明先后荣获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安徽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个人”、安徽省“培育农民创业带头人工作先进个人”。

“生在农家,长在农村,上的农校,干的农业。”徐德明常常向别人这么介绍自己。在他看来,他只是做着一件件很平常的事,但在同事眼里,徐德明是看似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榜样。

“2008年推广超级杂交稻时,困难重重。以前一亩地需要两斤半的种子,现在只要一斤种子,老百姓不相信。”回忆起当年的场景,徐德明同事、凤阳县小溪河镇农技站站长张传海印象很深,徐德明几乎每天都往各个村里跑,每次都是赤脚下地示范给村民看,直到脚底发炎才肯作罢。

长期劳累,徐德明先后患上了高血压、胰腺炎、颈椎增生、脑供血不足等职业病,但为了不耽误工作,他都采取保守治疗。即使在万不得已住院的时候,还把手提电脑带到住院病房放在腿上,一只手打吊针,一只手“五指禅”处理业务。

据统计,2014年以来,徐德明累计推广应用超级稻丰产高效配套技术、小麦优质高产示范创建数百万亩次以上,实现优质稻谷、小麦等增收60万吨以上,实现增收节支20亿元左右。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普及中,他围绕业务工作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焦点,脚步踏遍全县所有行政村和较大自然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民情民意,开展试验示范,总结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农业生产新技术,查找制约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累计撰写各类调研报告达100多篇,先后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公开发表科普文章和专业论文62篇。

在田里,他撸起袖子、卷起裤管,手把手教农民种田技术,做农民“贴心人”;回到办公室,他刻苦钻研,探索新技术,成为农业“保护神”。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对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这也为徐德明指明了工作方向。他表示,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围绕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力推进乡村振兴。(记者 史睿雯 刘职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