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行业因逾期兑付而风声鹤唳。近日,金博股份、南都物业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官宣“踩雷”中融信托旗下产品,涉及逾期兑付金额超亿元。8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除已发布逾期兑付公告的上市公司外,亦有多家上市公司此前购买过同款信托产品,但目前尚未到产品兑付日期。

随着“信托产品停兑”消息的不断发酵,多家信托公司受此波及,相继发布公告回应澄清信托产品运营正常。在分析人士看来,信托产品逾期会影响上市公司现金流状况,逾期兑付后信托公司会通过对底层资产变现、启动司法程序、推动重组等来化解风险,整体来看,信托行业风险可控。


【资料图】

多家公司“踩雷”中融信托

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剑指中融信托旗下产品逾期兑付。8月11日,金博股份发布关于信托产品逾期兑付的提示性公告称,2022年8月10日-12日,该公司通过恒天财富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购买“中融-隆晟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隆晟1号”)、“中融-泽睿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两款信托产品,合计投入金额6000万元,但截至公告之日,两款信托产品的6000万元本金及426万元投资收益均尚未收回,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兑付或者仅部分兑付的风险。如本息无法兑付将对公司2023年度利润产生影响。

与此同时,南都物业也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购买的3000万元“中融-汇聚金1号货币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汇聚金1号”)面临逾期兑付的风险,汇聚金1号预期收益率为5.8%,产品期限为6个月至8月8日到期,但截至8月11日,该公司尚未收到汇聚金1号本金及投资收益。

除金博股份和南都物业外,8月4日,咸亨国际也曾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购买的三款信托产品面临兑付危机,其中一款受托方也是中融信托,产品名称为“中融-丰盈176号集合资金股权投资信托计划”(以下简称“丰盈176号”),剩余信托产品本金257.06万元及投资收益尚未收回。

据了解,中融信托成立于1987年,前身为哈尔滨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该公司控股股东为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经纬纺机”),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中融信托第二大股东。

从业绩表现来看,中融信托上半年表现不佳,2023年上半年,中融信托实现营业总收入23.58亿元,同比增长1.2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32亿元,同比减少51.63%。

“中融信托逾期业务持续,特别地产业务深陷,信用受损。”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表示,近期,中融信托逾期兑付业务部分与其关联方中植系有关,后续相关业务也面临逾期风险,且可能性很高。

逾期兑付风波或将持续

目前中融信托官网尚无法正常预览,8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登录中融信托官网,网站页面显示8月4日-31日期间由于维护原因,浏览时间为工作日8:30-17:30。

上市公司购买信托产品是为了提高自有资金的使用效率,合理利用闲置自有资金,增加投资收益,但目前来看,围绕中融信托逾期兑付风波或将持续。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除已发布公告的上市公司外,亦有多家上市公司此前购买过中融信托已出现逾期兑付的同款信托产品,但目前尚未到产品兑付日期。

根据微光股份此前公告,该公司已购买尚未到期的产品包括汇聚金1号,共有2笔购买金额各5000万元的汇聚金1号将于8月20日和9月11日到期。*ST民控也曾于3月11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滚存投资汇聚金1号的议案,投资金额为1亿元,投资期限一年,预期年化收益率6.1%。双成药业则于4月17日与中融信托签署了信托合同,认购3000万元隆晟1号,产品到期日为10月17日。

“信托产品逾期会影响上市公司现金流状况,且可能影响资产状况和导致大额损失。”谈及逾期兑付后信托公司会如何解决,廖鹤凯表示,逾期后信托公司会通过对底层资产变现,启动司法程序、推动重组等来化解风险。某信托业内人士也表示,逾期后信托公司会比较积极地通过延期、处置抵质押物、诉讼等形式处置不良资产。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丰盈176号逾期兑付后,为了保障信托计划顺利退出,中融信托作为受托人,已向法院申请予以强制执行,并已经查封项目公司和 SPV 等主要公司股权及账户。现阶段处于执行和解状态,和解相关协议约定退还土地出让金扣减政府要求预留的项目清算退场工程款后,全部用于支付部分股权收购价款。

信托行业整体风险可控

此前,就有市场传闻称,中植系爆雷引发中融信托停兑,理由为资金池业务出现问题。随着“信托产品停兑”消息的不断发酵,多家信托公司受此波及,相继发布公告回应澄清信托产品运营正常。

其中,光大信托官网发布公告称,“就近日网络流传的关于光大信托产品兑付的不实言论,我司作出严正申明:公司管理的信托产品运营正常,均按照信托合同约定进行管理和信托利益分配,对于不实言论和传言公司将依法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航信托也发布声明称,“近日互联网造谣者发布的有关该公司的不实信息,公司高度重视,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司运行一切正常”。

传闻中的资金池业务也是近年来信托公司整改的重点。资金池业务实质上是指将每只独立信托产品的资金混合使用的业务,2018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资管新规”)下发,要求金融机构应当做到每只资产管理产品的资金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不得开展或者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

2023年3月,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再次明确严控资金池业务,要求信托公司应当严格把握信托业务边界,不得以任何形式开展通道业务和资金池业务。

“监管很早就开始限制资金池业务规模,目前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廖鹤凯认为,中融信托逾期情况主要是中植系的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与其他公司关联度不高,逾期兑付会对信托公司当期业务情况产生直接负面影响,但如果是小规模则影响有限,对于行业则会影响行业信用,但预计不会形成关联效应,信托行业整体风险可控。北京商报记者针对市场所述兑付问题尝试联系中融信托,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应。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