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今年一季度

无锡市场主体达到110万户


(相关资料图)

其中企业主体43万户

平均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43户

是十年前的2.3倍

目光进一步聚焦到科技领域

2022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8%

连续十年位居全省第一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26%

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90%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

比重升至50.4%

创历史新高

在国家创新型城市

创新能力评价排名中

升至全国第12位

较上年度提升1位

可以说

企业是无锡科技创新链条中

最为关键、最为活跃的基础支撑

也是助力无锡打造

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

最大底气和优势所在

数字的背后

透露着一个紧紧围绕企业做服务的

奋进的无锡

一个迸发着创新热情的无锡

一个拥有强磁场创新热情的无锡

科创中的“无锡经验”

这样的无锡

究竟是如何打造的?

请看“无锡经验”——

培育更壮企业创新梯队

遵循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企业成长规律,打造大中小企业梯次并进的创新矩阵。

截至2022年底,全市雏鹰、瞪羚、准独角兽培育入库企业分别达到4023家、2343家、20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达到10651家、同比增长49.4%,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43家、当年净增935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累计达到14家、位居全国第十、全省第二,中科芯、法尔胜、华进半导体等3家企业入围省创新联合体建设试点、数量全省第一

打造更强企业创新支撑

优化平台、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配置,夯实企业创新基础。布局建设国家超算无锡中心、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等一批战略性、标志性创新平台,成功组建市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累计建成新型研发机构55家,增强创新策源力。不断提升企业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优化重塑“太湖之光”科技攻关体系,2022年组织实施市级科技攻关项目309项。升级实施“太湖人才计划”“锡引”工程,率先与全国首批12家高校未来技术学院实现合作全覆盖。

营造更浓企业创新氛围

树牢“一切围着企业转”的导向,营造适宜企业创新的一流环境。具体做法有,在全省设区市率先颁布实施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系统制定科技创新“1+4”政策文件,形成“引领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创新、保障企业创新”的整体性制度安排。提速建设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协同推进梁溪科技城霞客湾科学城等多个科技新城规划建设。强化金融支撑,建立覆盖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体系,组建15亿元规模的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

关于未来,无锡的目标坚定

要继续锚定打造

“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全面提升无锡在全省乃至全国

创新发展大局中的位势

为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

作出更多“无锡贡献”

这个大目标下

还有着一系列清晰的

“全力以赴”亟待完成

要扩数量、增动能

聚焦“两个一万”目标

加快培育壮大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

创新型企业集群

确保每年招引落地科技企业

不少于10000家

到2025年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

达到10000家

要建平台、强支撑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发展需要,支持龙头企业等优势科研力量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字号”重大创新平台,到2025年新建30家左右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

要攻技术、提能力。聚焦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每年部署实施100项以上产业前瞻及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等市级“太湖之光”科技攻关项目,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转化应用一批重点成果。

优生态、激活力。聚焦企业创新全过程、各环节,持续强化政策引领、金融支撑等工作力度,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大力推动市科技创新“1+4”政策扎实落地,力争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

原标题:

科技创新∞,看无锡!

来源:无锡发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