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日,南京医保部门发布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市异地就医转入、转出参保人共涉及344个统筹区,合计约359万人次,结算费用约73亿元,结算总量和人次均占全省60%以上,实现了“服务一城”向“服务全国”的转变。参保人如需异地就医该如何操作?接下来,医保部门还有哪些优化措施呢?

记者从南京市医保局了解到,目前南京异地就医实现保障范围和联网机构全面覆盖。从保障范围看,2016年实现省内联网;2017年实现跨省住院联网;2018年实现“市级统筹”;2019年推进跨省门诊联网试点,2020年实现“慢特病”异地就医门诊联网试点;2021年完成异地就医药店联网;至此,实现了异地就医地区和可联网结算医疗类型的全覆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的保障人群范围不断扩大。从联网机构看,全市异地就医联网医药机构从初始的12家,经过6年逐步发展扩围后,目前已达2991家,实现本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定点零售药店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全覆盖。

此外,参保人异地就医备案流程和结算支付更加便捷。从备案流程看,实现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从“审批”到“承诺”,因异地安置或长期居住等原因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可以个人承诺方式办理,无需再提交异地安置、长期居住等证明材料。明确了“多地备案”政策,打破了原来异地就医“一城一地”的限制,实现“一次备案,多地保障”。逐步开展异地就医“免备案”,目前已实现了和徐州市异地就医双向免备案结算试点工作目标。备案渠道也从以往“医保柜台窗口”单一渠道,转变为网上办、掌上办,减少参保群众跑腿奔波。从结算流程看,在异地就医备案越来越便捷的同时,异地医保结算流程也更加优化,无论是住院、门诊还是购药,都能刷卡结算;无论是“门诊统筹”还是“特殊病门诊”都能“一单制”结算;无论是“统筹基金”还是“大病基金”都能“一站式”计算;无论是“医保卡”还是“电子凭证”都能异地联网结算,有效解决了异地就医过程中参保群众的垫资问题。

异地就医结算过程中的刷卡“报错”,问题定位难、协同处置难、跟踪问效难,长期以来困扰着身在异乡的参保人和全国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对此,南京医保在全国首创“有事@我”服务机制,牵头组建了包含各类服务对象在内的24小时微信服务群共76个,成员15000余人,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医保经办机构和南京所有联网医药机构,异地就医“急难愁盼”随时“拍一拍”南京医保,问题从定位、认领,到解决、跟踪,一路畅通。同时,关注“小群体”体现南京医保温度。按照省政府对口支援项目要求,市医保部门联手南医大二附院,共同推进“心佑工程”项目,保障了全国偏远地区的先天性心脏病贫困家庭患儿来宁免费就医,筛选人次超过五万,免费施治超1100人次。让“心佑宝宝”及其家庭切实感受到博爱之都的风采和南京医保的温暖。

目前,南京医保部门正持续优化完善异地就医备案流程,将全面开展自主备案,实现系统接收申请后自动审核通过并享受直接结算服务;并将对异地急诊抢救就医人员开展视同备案服务,参保人员急诊抢救无需办理备案手续,即可直接结算。同时,推广“宁徐”免备案结算试点运行经验,推进与其他统筹区间试点范围,积极打造“南京都市圈就是健康圈”。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崔雨薇 编辑/国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