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位小作者的300余幅绘画作品,把南京市西善桥街道岱山初见书店二楼展厅的所有空间都占用了。岱山西路幼儿园“最好的我们”儿童画展,“六•一”上午在此揭幕。
起初,幼儿园有意办这个展览,话题抛出去,收回来的是“痴人说梦”的评判。“五六岁的孩子就是涂鸦而已,哪能上得了大雅之堂!”类似的担忧不绝于耳。
所幸幼儿园没有气馁,园长王燕知道这些孩子有多少分量。
(资料图)
小朋友的画作及珍贵图片展陈。
在她看来,自己是画画的孩子们的第一位观众,能够接受他们绘画的“异想天开”,思维没有定式,色彩运用更是“胆大妄为”,任由想象奔驰的风格。把他们的作品推向社会公共文化空间,既是检阅西善桥理想教育小镇建设成果,又是激发他们艺术创作的一次良机。
在西善桥街道的力挺下,幼儿园紧紧攥住的时间,在春夏更替中演变成了风格各异的画作。
开展活动中,雨花台区教育局、雨花台区文旅局,西善桥街道、西善桥街道影视文旅中心以及市区美术教研员、西善桥街道嘉业社区、高校青年美术教师、岱山西路幼儿园师生、家长等各界人士出席观展。
六大板块似流动的风景线
幼儿的画,重要的不是像什么,而是想什么。
儿童会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通过画画这一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实质是一种兴趣的自然展示,兴趣是儿童绘画的内在动力。
领导和嘉宾观展中。
“最好的我们”儿童画展,老师们精心设计了“画展”“深海梦语”“国画”“生命的力量”“我们”“童真”6个板块,像是一条流动的风景线,引人入胜。
参展的连环画中,芮书译的《出海》、张泽的《去动物园了》、吕子彤的《梦里的世界》、董静翕的《抱抱历险记》、赵润熙的《小兔救援队》等;创意画中李月的《雨天下的行人》、任馨宁的《海底世界》、张博文的《机器人的世界》、李瑾瑜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周煜浩的《刺猬散步》等;国画中杨之远、雷安迪、刘诗桐的《驱邪纳福》、刘梓然的《美味的草莓》、欧阳雨彤的《荷》、顾雨涵的《郊游》等,似一颗颗水珠洒进大海,又像是星星坠落人间。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描绘着对大海的憧憬和想象,用毛笔在宣纸上游走,记录着水墨童年……
文艺评论家张澜涛认为,绘画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是儿童最直接的,最自由的,最便捷的情绪表达方式。他们通过绘画,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对外部世界的感受。绘画可以鼓励孩子发挥个性,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兴趣,激发幼儿审美情趣,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成就感。西善桥街道为岱山西路幼儿园小朋友办画展,是理想教育小镇建设水到渠成的效应所在。
展厅中人头攒动。
在开展现场,园长王燕讲述了一则亲历故事:有位小朋友学画画时,笔下全是一团团乱糟糟的“风景”。原来,父母要生二宝,忙忙碌碌中忽略了与他的交流,他就觉得自己被冷落了,有了焦虑感。老师及时向家长反馈这个情况,配合家长正确引导。后来,二宝妹妹出生了,他很是喜欢,再看他画的画,则是蓝天、阳光、草坪、花朵。
由此可见,孩子会通过一幅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成年人则应当多多倾听孩子的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讲,绘画就是一座桥梁,成为大人与孩子之间沟通的纽带。
垒起了造梦者的心灵幕墙
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
2017年开办的岱山西路幼儿园,一直注重让孩子参与到对事物的直接体验的艺术活动中,由此触发孩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从而达到启迪孩子的心智,培养个性的目的。
可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造梦者,“最好的我们”儿童画展,垒起了造梦者的心灵幕墙。
纵观展出的作品,孩子们有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咧嘴的石榴、勤劳的蚂蚁、绽放的花朵……无一不是他们绘画的对象。
小朋友欧阳雨彤画作《荷》。
琳琅满目的作品均出自岱山西路幼儿园的“小画家”们之手。他们用不同材料的制作、拼贴、绘制出自己的艺术创想,用自己独有的“语言”解读他们眼中的世界。从这些作品中诠释着儿童充满个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孩子们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独特表达。
老师们说到这么一件事:有一天散步,孩子们发现YOYO果园的一棵橘子树已经枯萎了,他们就用粘土制作了一朵彩色的小花粘在了树枝上,仿佛橘子树的生命得到了延续。在孩子们的世界里,生命是五颜六色、蓬勃向上的,孩子们对于这棵又“活过来”的橘子树感到很珍惜。正是这些幼儿园时光的碎片,一起拼出了幼儿园生活的一隅,构成了孩子们美好童年的共同记忆,描绘着属于自己的一撇一捺。
在一幅幅画作背后,是孩子们与自己对话,与幼儿园3年的时光对话。大班的孩子们一笔一笔画下了亲爱的老师们,用画笔画出了开心的自己,还有陪伴他们长大的小鸭——抱抱。当下的“我们”就是最好的“我们”,孩子们用彩色的画笔画下自己开心的笑脸,这是对当下的开心,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教育专家的意外收获
“最好的我们”儿童画展,引人关注。西善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徐立、雨花台区教育局副局长陈超等领导,《早期教育》杂志主编薛菁华、南京市雨花教师发展中心王进等教育界人士莅临现场。
小朋友夏千寻画作《串串丝瓜》。
薛菁华认为,小朋友画的每一幅画,都是一个故事,都有他们的表达。他曾做过一个实验,让孩子们先听音乐再画画,结果,听音乐和不听音乐的状态完全是不同的。不久前,他在某地一所幼儿园调研,发现一个孩子画的画只用一种黑色。经了解,他是单亲家庭,内心受到家庭不和谐的影响,性格比较压抑。孩子心里有事是藏不住了,在情绪中会有所表达。
基于此,薛菁华充分肯定岱山西路幼儿园在引导孩子绘画方面所做的努力与尝试,认为提升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十分有益。
王进从走进展厅那一刻起,就被展出作品《一墙月季》的6岁作者、岱山西路幼儿园大班董静翕小朋友认了出来。几年前她刚进幼儿园时,就受到过王老师的辅导。
王进老师与董静翕小朋友观展。(主办方图)
董静翕拉着王老师的手在展厅里仔细观看每一幅作品,滔滔不绝地作讲解,甚至自告奋勇地要为王老师画肖像。王老师欣然端坐下来让她画,小姑娘凝神静气地画着,不一会儿就完成了创作。王老师看到画中的自己,惊喜地说:“我的发型、衣饰等主要特征,静翕都抓住了,画得很传神。”
王进感慨地说:“教育是一个大循环系统,西善桥在理想教育小镇框架下重视教育的多维化,让当地的老百姓‘向真向善向美’,让人耳目一新,心生向往。岱山西路幼儿园秉承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工作深入细致。刚刚每一个板块的讲解员都是老师亲自担任,她们讲解小朋友的每一幅画,都能做到如数家珍、生动翔实,这说明每个孩子都在她们心里。在精神层面,她们已经与孩子融为一体。”
大人和小朋友在展板上绘画。
“最好的我们”儿童画展,由西善桥街道办事处主办,西善桥街道影视文旅中心、西善桥街道理想教育小镇推进办协办,西善街道嘉业社区、岱山西路幼儿园承办。
撰文/梁平 摄影/范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