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5月28日),江苏省政协第17届“戏曲走近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牡丹亭·经典折子戏导赏活动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大礼堂举行。演出前,礼堂外人头攒动,夏夜微雨,也没能阻挡南大戏迷们的热情。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方寸之席,笛笙缓出,莲步慢移,经典剧目《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寻梦》片段依次登台。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第五代青年演员李静阳一指一挥一掩面间,细腻展现出“闺门旦”杜丽娘的娟秀清雅,更将其温婉柔顺的外表下,敢于追求自由恋爱的心演绎得淋漓尽致。


【资料图】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博士研究生王斌看后深受触动:“由于我距离舞台特别近,演员的一颦一笑都被放大了,有一种特别强的沉浸感和卷入感。这次南大校庆·昆曲周,接连几天现场观剧,给予早已习惯碎片化时间的我们一场完整集中的美育熏陶。”

当晚,南京大学邀请到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赵于涛担任主持导赏,为在场的百余名师生员工呈现了一场高品质文化盛宴。赵于涛也欣喜于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剧院看昆曲:“我们从2003年起开始送戏进校园,目睹当时看我们戏的学生已经组建家庭、进入社会,带着家人来到昆剧院看演出,这说明昆曲的种子广泛地‘扎根发芽’了。”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赵于涛

赵于涛表示,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扎根于青年群体,从娃娃抓起,才能获得长久、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地活起来、传下去。“近十年,昆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今晚的导赏,一眼望去,台底下都是年轻的观众,我们感到特别欣慰。”

一周时间里,《占花魁·湖楼》《玉簪记·偷诗》等多篇经典剧目在南京大学惊艳上演,柔美的曲词与婉转的剧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让佳人才子的浪漫故事重现于舞台,清雅悠扬的戏曲声传荡于百廿南大校园。

5月25日晚,南京大学121周年校庆昆曲周首场演出在鼓楼校区北大楼前举行

5月25日的外场演出,学校还邀请到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院长施夏明开唱。初夏晚风拂过,南大北大楼的露天草坪上,广大南大师生共享昆曲之美。据悉,这是北大楼前的首场昆曲演出,也是南京大学新生学院导师、南京大学昆曲研究中心校外合作方副主任施夏明先生获得第三十一届梅花奖后的首场演出。

在南京,大雅清音的传承和光大,不仅体现在舞台上,也回荡于古朴葱郁的南大校园内。“南京大学在昆曲艺术的研究、传承与发展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是全国高校研究、传承昆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南京大学121周年校庆·昆曲周策划统筹人、艺术学院发展办主任范丽甍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以昆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联合中国一流昆剧专业团体——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成立了昆曲研究中心。

“中心成立以来,在推广国际化视野下的艺术理论及文化传播的研究,推动婉约典雅的南派昆曲在海内外的发扬光大,以及探索中华优秀传统艺术跨文化领域的传播与交流的新形式、新路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次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新生学院、高研院南大-伯大-凤凰莎士比亚(中国)中心、江苏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联合举办“121周年校庆昆曲周”系列活动,向广大师生呈现婉约典雅的南昆风华,以昆曲艺术的行当之美,传递中华民族文化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

未来,南京大学将继续开展昆曲创新、昆曲传承与昆曲教学等工作,力争使昆曲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从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江苏新闻广播/刘正则 通讯员/廖湘骥 李烨婧 摄影/陈瀚佘治骏 编辑/徐玮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