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一段“家属叫不出产妇全名护士拒给娃”的视频引发舆论热议。视频中,抱着新生儿走出产房的护士,因为产妇家属(疑似公公婆婆)叫不出产妇的全名,说只知道小名,护士立刻变脸,拒绝交娃。随后,当事产妇现身回应称:这是她的第四个孩子,叫不出全名在她们农村很常见,家人对她都很好。(据9月15日极目新闻)

这段视频刚传出时,网友们都对护士的行为表示盛赞,却对产妇家人非常不满,情绪非常两极。

拐卖儿童的事件时有发生,全社会对人贩子深恶痛绝,对新生儿安全极为关注,叫不出妈妈的名字就想抱孩子,很容易让人觉得“有问题”,护士没有完成工作了事,而是选择谨慎交娃,这份责任心和警觉心值得点赞;

但另一方面,产妇孩子都生了,家人却不知道她的大名,只知道小名的说法,契合了一些互联网上“婆家人只在意孩子,苛待儿媳”的刻板印象,与女性权益觉醒的网络思潮相冲突,很多人为产妇的际遇感到唏嘘,为她觉得不值得,甚至怀疑她是被拐卖的。当然,也免不了来一波“恐婚恐育”的感叹。

按理说,产妇出来回应了,表示家人对自己很好,叫不出全名也没什么,这事就应该结束了。毕竟,不涉及违法犯罪行为,怎么叫名字,能不能接受,都是人家的家事。可是,当代最会做“阅读理解”的网友们,开始揪着产妇话里的字眼开展激烈争论。

有人一看到四胎,就联想到“生育机器”,认为产妇不懂得保护自身权益,丧失了生育自主权;也有人表示自己也在农村,农村可不会这样不尊重别人,这家人奇葩不要“扫射”所有农村人;当然,也有不少人为产妇辩解,说自己也是到很大了才知道一些长辈的全名,家里人一般不会称呼全名。

从这些截然不同的观点中,可以看出一个事实,那就是,在某一个瞬间,能不能立刻叫得出全名,其实不能作为是否在意和关怀的依据,更多的可能还是与家庭自身的相处模式有关,而“家家有本自己的经”其实应该是个常识。至于生育自主权,其本意也并不是生得越多越不自主,而是需要尊重女性的生育意愿,并且给予必要的保障和关怀。

在临床护理中,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叫“三查八对”,三查八对是临床和护理上的一个名词,就是要提醒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认真核对。

三查:查备药时与备药后查,发药、注射、处置前查,发药、注射、处置后查。

八对:对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

一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这一制度的实行,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了护理质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