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摸清生态底数是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必经之路。开展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摸清各类生态产品底数,形成生态产品目录清单,是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的基础工作。为解决生态产品“度量难”问题,去年以来,宿迁在全国层面勇于探索编制了《宿迁市生态产品目录清单》(以下简称《目录清单》)。
据悉,目前形成的《目录清单》,将全市生态系统划分为森林、农田、湿地、城市四大生态系统;按照生态系统物质供给类、调节服务类、文化服务类三类产品划分,经初步调查,全市物质供给类共有生态产品262种,调节服务类明确了具体面积,文化服务类明确了具体区域。同时,宿迁探索建立《目录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根据生态资源统计调查成果不断更新。
在《目录清单》编制过程中,宿迁首先把握“准”,严格遵循国家规范。立足宿迁水网交错的平原地区特色,严格依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发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首次对平原地区生态系统进行划分,明确了全市森林、湿地、农田、城市四大生态系统。同时,按照县区、乡镇(街道)调查统计各类生态产品,制定符合国家规范的目录清单及其编制标准。其次破解“难”,部门协作主动推进。立足科学高效、成本可控、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市发改委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制定相关办公规则、“周计划”制度,采用“统分结合”的方式,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班,进行实体化运作,围绕重点难点问题,主动研究、同向发力,通过上下协作、部门联动,形成了以部门为主导的清单编制运作机制,有效推进工作落细落实。三是注重“实”,确保生态产品可核算。以可核算、可转化为目标,注重《目录清单》编制的实效性,做到来源可循、量可获取。《目录清单》属于“动态清单”,随着生态资源统计调查不断深入,还会在核算GEP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采集的各类生态产品能全面反映全市域生态产品价值。最后致力“好”,积极探索突破瓶颈。针对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中存在的问题,如核算方式不同、生态系统划分不同、生态产品分类不同、结果缺乏有效论证等,宿迁根据实际,借鉴完善,编制既符合国家和省要求、又体现宿迁特色的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制定适合宿迁的GEP核算体系,建立全市“一张图”的生态产品基础信息平台,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在编制《目录清单》的基础上,宿迁选取具备核算基础的泗洪县启动GEP试算工作,通过实地勘测、收集数据、科学论证、规范计算,初步核算出泗洪县2022年度生态产品总值,并细分物质供给类、调节服务类、文化服务类三类产品价值。”据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6月、7月,市级、省级分别召开了研讨会,重点对宿迁GEP成果的模型选择、数据来源、核算方法、参数选取、调查样本等方面展开讨论,充分肯定了宿迁GEP核算初步成果,对下一步全市GEP核算工作开展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