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麦香六月遍地黄,金光灿灿粒归仓。夏日炎炎,许多地方的小麦已经开始收割。今天(6月16日),在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镇的无人农场,夏收夏种工作已经实现了无人化作业,无人农机代替人工,在农田中有序作业,高产高效完成夏收夏种的平整和收割。
正值三夏麦收时节,在记者身后这片已经收割完的麦地里整地机正在来回穿梭。仔细观察会发现,农机上并没有驾驶员,机器怎么会自己作业呢?其实这块占地1300亩的土地是全省首个“5G+无人农场”示范基地,只要轻点鼠标,农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就在广袤的农田里忙活起来,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
记者注意到,在不远处的麦田边,一位技术人员正娴熟地操作着手机,收割机随着技术人员的手机里发出的指令在麦田内来去自如,手机里也刷新着实时传输的收获数据。而在这新型农业生产方式的背后,是5G+北斗技术的支撑。
夏收期间,依托5G技术,农场在分析虫情、土壤墒情、气象数据等信息实现了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无人驾驶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机、收割机等多种品牌的农机设备高速互联,结合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将机械作业精准度提升至厘米级,贯穿粮食作物的耕、种、管、收全环节。
江苏海州农业发展集团益之农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彬介绍:“实现无人驾驶的秘密就在收割机顶端的两个天线,用于接收北斗定位信号。智能收割机装有农业北斗终端以及辅助驾驶系统,可以实现动态厘米级的作业精度。”
农机无人驾驶,是实现从机库出发到田间作业,再返回机库的一个全程的无人化,整个无人化程度比较高,对网络的时延等特性有很高的要求,正是5G网络和边缘计算技术大显身手的时机。
基于高新技术,“无人农场”可实时获取土壤肥力、作物长势、病虫害等稻麦生长环节数据。进一步打通了“耕、种、管、收”四大环节。经过一年的作业测试,相比传统机械作业,作业效率提升10%,农药成本降低5%,同时节省50%左右的人力成本。
王彬介绍:“以前农药会有重叠的区域,我们这个装有北斗定位,就可以精准地实现打农药的区域不会重合。以前直观的农药大概喷3米左右,现在我们可以精准地测算喷雾在2米,我们给它设置路径之后,它每一个作业宽幅都在2米左右,实现行位对接比较精准,所以说能得到一个节约。”
智慧农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服务难”的问题,还能推动农业新业态的发展,无人机植保、农机自动驾驶、农村电子商务的推广,能够更合理地配置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有限资源,提升农业全产业链的价值。
(《零距离》记者/胡艳 连云港台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