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白鹳。钱治华 摄
在树梢“跳舞”的白琵鹭。钱治华 摄
(相关资料图)
每年的4月20日到26日,是江苏省爱鸟周。昨天,扬州市绿杨鸟类摄影艺术中心秘书长杭德泉来到仪征化纤第一小学,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小学生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鸟儿和鸟类保护常识。记者了解到,扬州“鸟家族”故事多多,趣事多多。
鹳宝宝快长大了
在扬州,最受人们关注的鸟当数东方白鹳,高邮界首高压铁塔上的一对东方白鹳夫妇还是“网红夫妻”。今年,东方白鹳夫妇孵化出一只鹳宝宝,这只鹳宝宝得到了充分的照顾,长得也快,目前可以说已是个“半大的小子”了。
即使身体长高了,但鹳宝宝的爸爸妈妈依然在保护着它,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总会有一只成年东方白鹳站在鸟巢边守候着孩子。每天晚上7点左右,两只成年东方白鹳都回到鸟巢,一起守护着它们的孩子,直到次日太阳升起的时候。这样的守候预计要等到麦收的时候才会结束。那时,鹳宝宝就能自主飞行、自主觅食了。
东方白鹳在高邮已形成较大规模的种群,部分东方白鹳还常年留守在高邮,描绘着“候鸟变留鸟”的故事。
“新扬州鸟”越来越多
自2009年开始,记者就以“新扬州鸟”的方式,报道扬州鸟家族里的新成员。15年来,扬州鸟家族已从最早记录的148种,增加到了现在的309种。也就是说,“新扬州鸟”的种类达到了161种之多。
每一年,鸟友们都会发现“新扬州鸟”。如在去年,鸟友们就发现了12种“新扬州鸟”,扬州鸟家族成员也由此突破300种。
每一个鸟家族新成员的出现,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是鸟友们与鸟儿的“偶然”相遇;必然,是鸟友们长期持之以恒地观鸟、拍摄鸟类以及扬州好生态对鸟类吸引力的结果。
好生态让鸟类有好家园
良好的生态,是吸引鸟类来到扬州的重要原因。如今,扬州鸟的数量多了,鸟的种类也多了;一些过去的稀罕鸟,现在也成了常见鸟;一些过去的候鸟,现在成了留鸟;一些过去的旅鸟,现在变成了候鸟。
去年冬天,数万只红嘴鸥在高邮湖上越冬,让这里变成了红嘴鸥的“海洋”。而在邵伯湖,数十种水鸟在这里度过了一个衣食不愁的冬天。这个春天,数十只鸳鸯来到茱萸湾,让很多人亲眼见识了代表忠贞爱情的“爱情鸟”。
而在长江岸线,市江豚保护协会会员在观测江豚过程中,发现了成群的候鸟,其中不乏珍稀鸟类,如东方白鹳、白琵鹭、鸿雁等。
也许有人会说,水面大鸟儿自然多。但其实真正吸引鸟类的,还是好生态。仪征有很多的水库,相比高邮湖邵伯湖,这些水库只有“芝麻绿豆大”,但在去年冬天,水鸟都成群结队到来了。
良好的生态,使得扬州鸟家族越来越庞大,而人们爱鸟护鸟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高邮东方白鹳是大型鸟类,在发生大风天气等情况时容易受伤,周边村民发现伤鸟时都是第一时间联系专业人员,爱鸟护鸟已成为这些村民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