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遇见小媛,一名热爱文字与读书的情感创作者,希望能带给你温暖,也欢迎你把自己的故事说给我听!

错过上篇文章的读者,可以点击蓝色标题继续阅读。


(资料图片)

《漫长的季节》看到第六集,不得不说,就一个感受:开头节奏慢,但悬念足够吸引人。

毕竟,一部剧有没有看点,有时候还得看能不能抓人心。

从开分9.0,到大结局飙到9.5,这部剧到底精彩在哪里?

有两点值得关注。

一是情节推进的方式,以当下生活,与往昔回忆交叉展开;二是越到后面,反转越多。

所以,在一开始,弹幕上会有这样的评价:

“完全看不懂!”

“到底死的是谁?谁又是凶手?”

可见,这部剧,对剧情的争议不少,而这,大概也是讨论度促进热度高涨的主要原因。

1.开头的基调不似悬疑,更像喜剧

这部剧的简介分类是悬疑,但在开始,戏剧成分也不少。

最初自一桩“碎尸案”出现后,接下来几集,就是讲龚彪新买的出租车,怎么被人套牌犯罪,王响怎么和厂里那些“偷东西的贼”斡旋,还有王阳和沈默的纠葛。

给人一个感觉就是:前六集都在交待故事背景,还没进入“悬疑”正题。

想说“追到一半,算是追了个寂寞”,但好像又不完全对。

至少让我理清了剧中的人物关系:龚彪的套牌车牵扯出多年前的一桩碎尸案,王响继续为儿子的死寻找真相。

接下来就进入回忆情节,王响的儿子,王阳爱上童年不幸的沈默,但沈默不仅被人侵犯,还被闺蜜出卖,最后她杀掉了伤害自己的人,用“假死”隐姓埋名。

其实,主线不难梳理,而前部半分的基调确实少了点紧张感,但到后面,反而就是观众的心提到嗓子眼。

毕竟,先扬后抑,表现在影视剧中,才会让剧情更加波折,这也是一部好剧的基本要求。

2.最抓人的剧情,也是人性中最残酷的部分

这部剧的重头戏,必然就是集中在凶杀案的真相上面。

在这生与死的背后,不仅是单纯让人死去,必须要给真相赋予一定意义,或者故事,才能把人性剖析得更加深刻。

死去的港商,侵犯了沈默,怎么死的?必然是兔子急了也会咬人,死于自己的品行不端。

被沈默当成朋友的殷红,则是算计沈默,套路沈默,出卖沈默,最后死于自己的姐妹之手。为此,沈默还不惜代价,砍掉了自己四段指节中的一节,一“殷红”的身份活着,让大家以为她去世了。

至于王阳,并不是沈默杀的。而是当初沈默不堪重击,跳入河中自杀,被王阳看见,他就奋不顾身跳下去救心爱之人。结果,沈默救上来了,他的生命止步于此。

欲望、贪婪、痴情,是这三起事件中的主要因素,也是人性驱使,才促成这样的悲剧。

如今,越来越多的剧都偏向于揭露现实,就连一些网文征文,也要求增加现实因素。

为什么?因为现实并没有以往影视剧中那般美好,霸总、灰姑娘变公主、丑小鸭变白天鹅的套路,已然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

社会一向美好,是我运气不好。

这样的价值观,显然与现实不符。因此,当揭露人性的剧越来越多,热度狂飙的剧也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3.没找到真相之前,所有偏见都没意义

这部剧中,还有一条主线,就是王响寻找王阳的死亡真相。

一开始,他就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儿子死于他杀。

所以,当套牌车的案件与凶杀案联系在一起时,他觉得:伤害儿子的嫌疑人出现了。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并不是。

他根据些许线索,摸清了沈默和王阳的关系,后来甚至以为沈默是杀害儿子的凶手,想要报仇。

可最后呢?沈默说出真相后,他才得知王阳是为了救沈默,才溺水身亡。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王阳是“见义勇为”而死,这时,王响多年以来的执着才放下。

这又何尝不似平凡的我们你?

对于意见不明所以的事情,过于执着。总是先设定一个“真相”,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去证明自己是对的。

但到最后,发现自己错了后,又会懊恼浪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

人生大抵如此,没有绝对的正确,只有恰到好处地求真。凡事多思考几步,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小媛寄语:《漫长的季节》已经完美收官,不少观众都打出了高分。

影视剧纵然精彩,但更多也是取材于现实,再进行创作。

而我们的生活也要继续向前,纵然会有失去,但心怀希望,终究会寻得幸福。

这也是这部剧能够启发我们的,共勉!

话题:你怎么评价《漫长的季节》这部剧呢?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赞和转发。关注我,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精彩内容!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告删。

责任编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