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淮安淮阴区淮高镇大福村的幸福院里不时传来阵阵笑声,村里不少老人在此打牌、听戏,好不热闹。大福村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空巢独居老人较多。为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难题,2021年,村里将几间废弃厂房改造一新,并结合老村部、村卫生室,按照“村党总支管理+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的模式,引入专业养老服务公司运营,打造出一个2000平方米的集日间照料、智慧助老、医疗保健、助餐休闲为一体的农村互助幸福院。
“针对农村老年人养老‘不离乡土,不离乡邻’的愿望,我们通过‘党建引领+农村邻里互助’模式,融合‘智慧养老’信息化平台和设备,引入专业团队,为农村老年人开展日间照料、配餐送餐、巡访关爱、健康监测等服务。”据淮安淮阴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严世婕介绍,淮高镇大福村幸福院、古清口街道辣树村养老服务中心已成为该区村级养老的示范点。
为尽快补齐农村养老短板,近年来,淮安市从提升服务设施、构建服务网络、整合社会支持力量等方面入手,让农村老年人享受便利可及的养老服务。“通过加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农村敬老院‘无人问津’的寒冰正在消融。”据淮安盱眙县民政局局长王静介绍,该县桂五镇敬老院于2020年完成了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的转型,改造后,富余床位向低保家庭中的失能、重度残疾、独居老人等群体开放,最多时曾吸纳社会老人20余人,大大降低了床位空置率。
近年来,淮安市推动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机构体制机制改革,重塑农村养老“四梁八柱”。自2020年以来,全市投入1.3亿元,共改造提升或新建24个农村标准化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实现每个县拥有3所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明晰区域养老功能定位,实施公建民营,在满足本地区部分失能及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向周边区域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同时,将服务延伸向农村老年人居家上门服务。与此同时,联动家庭、社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志愿者力量,开展农村留守、特困老年人关爱服务项目,明确重点人群监护照护责任,社区(村)工作人员、志愿者定期上门走访慰问,织密兜牢农村特困群体养老服务网。
江苏省各地正因地制宜,为农村老人绘制一幅幅新的农村养老新图景:镇江、南通等地开展网格化邻里养老服务,由街镇级养老服务中心连锁运营村级连锁服务点,打通农村养老的“最后一百米”;苏北部分县区则通过建设“幸福小院”等方式,探索农村邻里守望、互助养老试点。2023年,全省将改造提升1000个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
江苏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沙维伟表示,江苏省民政部门将推动农村基本养老服务发展、完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深化农村特困供养机构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农村地区医养康养相结合、创新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模式等内容,多维度、系统化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改革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通过上浮农村养老机构和养老护理人员的运营补贴和学历补贴标准,培育农村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引导更多高质量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和高层次养老服务人员扎根农村地区,投身农村养老服务建设发展。
在江苏,一个个提质升级的养老机构活力涌动,一个个小而美的农村养老睦邻点建设正酣,全省将推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愿景放置在规划图中、落细在任务表里,精准回应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敏 实习编辑/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