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五一”小长假到来,不少上班族打点行装,计划奔赴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但打开各类预订平台发现,“五一”酒店价格涨幅很大,有的甚至达到5倍以上,让网友直呼遇到了“酒店刺客”。
(资料图)
今年“五一”酒店价格为何涨这么多?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如何给酒店“狂飙”降降温?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在平日价格后面直接加了个零”
在上海工作的软件工程师卢晓鲲4月初就决定,“五一”带一家三口出去度个假,“今年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了,又有难得的五天假,不出去转转实在浪费”。
预料到节假日酒店价格会上涨,卢晓鲲将度假地点选在了同属长三角区域的安徽池州。“这个地方不是那么热门,旅游性价比和体验度相对较高。”打定主意后,4月中旬他就在网上预订了一家位于池州市区的五星级酒店的家庭房,4月30日入住,价格是786元。这两天听大家说酒店价格猛涨,他又去看了一眼,这种房型已经涨到1764元,而且已经订完,“顿时感觉赚到了”。
其实,今年“五一”假期,翻倍涨只是常规操作。在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的景点和交通枢纽附近,酒店价格涨两倍、三倍乃至五倍以上并不鲜见。特别是一些经济型酒店,因为价格基数相对较低,涨幅更是令人咋舌。
北京珠市口地铁站旁200米的一家经济型酒店,智能大床房平日售价在500元左右,4月29日入住为1699元,5月1日则涨到2149元。
对于已提早预订下单的消费者来说,同样有闹心事。“‘五一’民宿现涨价毁约潮”近期上榜热搜,“毁约”理由千奇百怪,装修、倒闭、换老板、管道漏水……要求消费者自行取消订单或补差价才能入住。
网友“文无”晒出自己的经历:4月5日他预订了辽宁锦州的一家民宿,当时的价格为155元。4月16日时,民宿主联系他要求退订,理由是“房间‘五一’要装修”。虽然疑惑民宿为什么假期装修,但出于对民宿老板的信任还是配合退订了。近期他通过平台搜索发现,该民宿不仅没有下架房间,同房型还涨到了600元。
供需关系主导,“收益管理”精准助攻
对于“五一”酒店价格的狂飙,不少行业人士表示,主要原因是供需关系的变化。
携程发布的《2023年“五一”假期旅游预测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境内酒店的搜索热度达去年同期9倍以上,相较疫情前的2019年“五一”同期也增长近200%。在需求端的快速反弹之下,供给端不足的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彭涵表示,受疫情影响,过去三年,中国酒店业总供给累计下降26%,大量商家退出市场使客房总数大幅下滑。今年年初以来,市场活力明显复苏,但酒店筹备开业、重新入市都需要时间。今年“五一”旺季的涨价潮就是这个供需差的直观显现。
一些数字化系统的广泛应用也增强了酒店精准定价的能力。一位酒店从业者告诉记者,很多酒店特别是连锁品牌酒店都会有一套收益管理系统,其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价格提醒。
“收益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酒店所在城市和商圈的热度,并结合周边竞品酒店的房价、本酒店的搜索量和预订率等数据,可以精确到每天每个房型给出不同的建议价格,供经营者参考。”这位酒店从业者说。
如何给狂飙的酒店价格“降降温”
面对狂飙的酒店价格,有网友表示:“‘五一’客房涨价,哪里都不去,宅在家隔着屏幕闻花香。”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春泉表示,酒店房价一般属于市场调节价,根据市场规律,节假日旺季价格适当调高可以理解,但一定要公开透明,让消费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自主选择,否则将涉嫌违反价格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酒店在节假日适当涨价无可厚非,但应考虑涨幅的合理性。剧烈的价格波动不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最终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研究所所长杨宏浩认为。
除了供给侧的自律,需求侧也要持续调整、完善。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赵焕焱表示,休假过度集中,导致了酒店价格在旺季的大幅波动。可以考虑落实平时的带薪休假制度,在全国范围内促进均衡旅游,避免集中出游的弊端。
针对部分小酒店和民宿主的随意退单行为,刘春泉表示,如经营者已接受预订,特别是预收款订单,则表示买卖双方合同已经生效成立。拒不提供住宿服务属于违约行为,消费者自行寻找替代服务产生的额外损失可以向原商家索赔。
目前已有多家在线旅游平台主动回应,将落实平台责任,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中国消费者协会4月27日表示,“五一”假期部分商家砍单违约、哄抬价格,扰乱了正常秩序,破坏了消费环境,不利于恢复和扩大消费。建议管理部门加大对哄抬物价、恶意违约、强制消费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业协会也应推动行业自律,采取稳价格、优服务等措施,引导行业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