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提升都市圈发展能级,纵深推进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发展,高标准启动武汉新城建设。

鄂州、黄石、黄冈三市作为武汉都市圈核心区城市,在同城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哪些成就?武汉新城启动建设将给三市带来哪些机遇?三市又将如何对接武汉新城?省“两会”期间,长江日报专访了鄂州、黄石、黄冈三市市委书记、市长,分享各市在武汉都市圈建设发展中的思考与实践。

“依武而昌”


(相关资料图)

不断提升武鄂同城化发展水平

——访湖北省人大代表、

鄂州市委书记孙兵

湖北省人大代表、鄂州市委书记孙兵。

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建成投用;主动融入武汉“965”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智能制造等产业……在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和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的征途上,鄂州蹄疾步稳,风华正茂。

2022年7月,亚洲首座专业货运机场鄂州花湖机场正式投用。

1月15日,省人大代表、鄂州市委书记孙兵在接受长江日报专访时表示,武汉新城建设顺应武汉向东发展的趋势,以光谷—葛店为依托的武汉新城加速布局,鄂州作为全省重大战略核心承载区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高质量发展迈入新的阶段。

长江日报: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武汉都市圈着力推进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复。目前,武鄂同城化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孙兵:去年以来,鄂州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扣“五同”工作要求,深入推进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区域协同规划深度融合。积极参与编制《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武汉新城规划》,与武汉、黄冈、黄石共同编制《湖北花湖临空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黄鄂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等专项规划,推动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二是交通物流网络日趋完善。7月17日,花湖机场正式投运,已开通至北上广等地8条客运航线、10个航点,至上海、深圳2条货运航线。武汉地铁11号线葛店段稳定运行,15条连接武汉道路贯通12条,武汉新城—花湖机场快速路开工建设,与黄石5条连接路、与黄冈连通的燕矶长江大桥等项目加快建设,武黄高速公路停止收费。

三是产业协作水平不断提升。主动融入武汉“965”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智能制造等产业,葛店经开区187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130余家与武汉建立了紧密产业链协作关系。葛店经开区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集群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

四是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鄂州功能区“两带两组团”创新空间初现雏形,20个重点项目落地开工,滨江科技新区启动建设。市校合作、校企合作深入推进,47家企业与武汉高校院所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新引进科技成果33项。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翻番,高新技术企业增长39.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0%。

五是民生服务共保有效拓展。省中医院葛店院区、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梁子湖院区运转良好,鄂州、武汉社保卡实现跨城通办通用,公积金实现圈内互贷互认,41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圈内跨市通办”,31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省内通办”。

长江日报:日前出炉的《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沿江环湖将构建武汉新城、鄂州主城组团等八大城市组团,统筹推进武汉都市圈基础设施、创新策源、产业协同、对外开放、公共服务、新型智慧、安全发展、生态绿色、要素市场等9个领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这给鄂州带来了哪些机遇?

孙兵:随着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纵深推进,特别是以光谷—葛店为依托的武汉新城加速布局,鄂州作为全省重大战略核心承载区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高质量发展迈入新的阶段。

一是有利于加速产业集聚发展。近年来,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速向万亿级迈进,推动“中国光谷”走向“世界光谷”。武汉新城建设顺应武汉向东发展的趋势,光谷产业溢出效应必将充分释放,有利于区域资源要素的聚集流动,推动更多“高精尖新”产业项目落地鄂州。

二是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城市建设。光谷是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创新要素集聚,科创优势明显。随着武汉新城建设推进,武汉作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其科创资源优势将进一步放大,对鄂州创新发展的辐射带动进一步增强。未来,将会有更多鄂州企业有机会参与到武汉创新链上来,助推鄂州站上科技创新高地。

三是有利于充分发挥花湖机场功能。根据国内外机场发展经验,腹地经济支撑有力,机场才能强劲发展。武汉新城作为武鄂黄黄城市中心,是连接武汉与鄂州的关键节点,必将带动花湖机场与武汉连接更紧、沟通更畅。这将为机场提供更广阔腹地经济资源,有助于打造“运全球、配全球”的国际一流航空物流枢纽,更好发挥区域经济“动力源”作用。

四是有利于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提出,将武汉新城打造成为“两高地、两中心、一样板”,充分体现了以国际标准引领城市发展的鲜明导向。鄂州作为都市圈中与武汉联系最为紧密的城市,将借力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补齐城市功能短板,推动城市品质能级跃升。

长江日报:“古今两鄂州,上下武昌城。”鄂州和武汉地域相连,人文相亲,产业相通。下一步,鄂州将如何对接武汉新城启动建设的机遇,加速武鄂同城发展?

孙兵:当前,鄂州“依武而昌”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已经到来。我们将按照《武鄂黄黄共同推进十大重点工程》任务要求,进一步对接武汉、服务武汉、融入武汉不断提升武鄂同城化发展水平。

一是在打造枢纽上再发力。积极申报空港综保区,加快推进航空口岸开放,探索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大力发展专业化航空货运网络,力争今年开通国内货运航线40条、国际货运航线4条,客运航线10条以上。着力构建多式联运体系,积极做好武鄂市域铁路、机场高铁联络线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武汉新城—花湖机场快速路等项目建设,全面打通与武汉连接路。

二是在产业协同上再发力。加快推进葛店经开区、临空经济区与武汉东湖高新区联手共建国家级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大健康产业园、光谷鄂州光电产业园。依托花湖机场,与黄石、黄冈协同发展临空偏好型产业,共筑全国临空经济发展新高地。

三是在科技创新上再发力。进一步加快光谷科创大走廊鄂州功能区建设,加强与光谷实验室、珞珈实验室等合作,积极推动鄂州(武汉)离岸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打造东湖科学城副中心。与武汉高校院所开展常态化产学研用合作,加快研发转化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深化“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鄂州”模式。

四是在流域共治上再发力。认真落实“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安全底线”要求,严格执行安全管控负面清单。加大武汉新城沿梁子湖区域管控力度,严禁无序开发、违规占地,为武汉新城建设守好发展空间。建立健全梁子湖跨区域生态保护联席联巡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把梁子湖建成国家级示范湖泊。

五是在民生同保上再发力。进一步加快都市圈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搭建公积金同城化服务平台,逐步统一社保医保标准,拓展便民服务“一卡通”功能,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圈通办”。

努力打造武汉都市圈

重要增长极

——访湖北省人大代表、

黄石市市长吴之凌

湖北省人大代表、黄石市市长吴之凌。

武黄高速、武石城铁、武阳高速,离岸科创园、光芯屏端网……武汉与黄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越抱越紧。

省委书记王蒙徽参加黄石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全面对接武汉新城,全面对接花湖机场,抢抓机遇,加快建设武鄂黄黄的重要节点,努力打造武鄂黄黄重要增长极,更好更快推动武汉都市圈建设。

黄石新港正在全力打造武汉都市圈东向开放桥头堡。图为繁忙的黄石新港码头。

1月15日,省人大代表、黄石市市长吴之凌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启动武汉新城建设,标志着武鄂黄黄一体化发展进入快车道,将给黄石发展带来战略发展、空间拓展、产业转型、扩大开放四个方面历史性机遇。吴之凌表示,黄石将对标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两会部署要求,以武汉新城启动建设为契机,借势借力打造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

长江日报:黄石与武汉,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融、产业相通。目前,黄石市在武汉都市圈同城一体化发展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吴之凌:近年来,黄石始终把主动融入武汉都市圈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抓手。特别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以来,黄石融圈连廊的信心更足、决心更大、举措更实,全力落实先行区建设要求,加快高质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一是畅联武汉、通达全球的效率更高。武阳高速加快建设,武黄高速免费通行,西联武汉新城、北接花湖机场的交通体系更加完善。2022年黄石外贸进出口额412亿元,同比增长25.6%,开通黄汉欧“长江号”中欧班列并实现常态化运营,棋盘洲综保区通过海关总署预验收,港口吞吐能力达8000万吨,“铁水公空”四港联动、多式联运能级加速跃升。

二是产业协作的层次更深。黄石深度嵌入湖北省“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链,闻泰科技、锐科激光、联新显示等一大批电子信息头部企业扎堆落户,融通高科、诺德铜箔、弘盛铜业等重点项目竞相发力,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速聚集。2022年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102%、5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全省第二。

三是科创大走廊黄石功能区的活力更强。黄石率先在武汉投建离岸科创园,入驻创新型企业已近百家,创新联动效应更加凸显。总投资100亿元的黄石科技城一期、总投资33亿元的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新校区建成投用。黄石与华科大、武大等8所在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产业研究院。新增省级“瞪羚”企业15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8家,获批四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入选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四是群众享受“同城待遇”更加充分。公积金互认互贷、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惠民政策范围不断拓展,高频服务事项“跨市通办”达401个,市民对武汉都市圈发展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长江日报: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提升都市圈发展能级,纵深推进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发展,高标准启动武汉新城建设。这将会给黄石带来哪些机遇?

吴之凌:启动武汉新城建设,标志着武鄂黄黄一体化发展进入快车道,也标志着武汉都市圈规划思想的重构,更加聚集聚力,进入了加速融合、加力腾飞的新阶段,将给黄石发展带来四个方面历史性机遇。

一是战略发展机遇。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这是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省级战略交汇叠加,为黄石等周边城市加快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武鄂黄黄将以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抓手,以武汉新城的发展与光谷科创大走廊的布局为重点,未来将合力形成我国中部地区交通、产业、科技、人口、经济密度最富集的发展区域,推动湖北由沿海开放的“后队”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

二是空间拓展机遇。黄石目前实际建成区面积近1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5万,城镇化率66.7%,是全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贸流通中心。武汉新城建设将进一步促进以武黄高速为主要发展轴的东部城镇组团连绵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沿线的城镇化、工业化水平,为黄石对接武汉,优化空间布局、吸引人口集聚创造条件,进一步促进黄石—大冶组团发展,实现中等城市向现代化大城市的历史性跨越。

三是产业转型机遇。黄石传统产业优势突出,产业集群特色明显,拥有电子元器件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和有色金属等四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与武汉产业互补性强、错位分工明显、协同创新空间大。武汉新城建设,有助于深化完善“头部在武汉、链条在黄石”“研发在武汉、制造在黄石”协同发展模式,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提质增效。

四是扩大开放机遇。黄石有6条高速公路过境,4座长江大桥连接一江两岸,城区距花湖机场仅有8公里,还有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一批金字招牌,交通区位和开放功能优势比较突出。武汉都市圈轨道、快速路、集疏运等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将让黄石与世界的距离更近、开放的大门打得更开。

长江日报:下一步,黄石计划如何利用武汉新城启动建设的机遇,加速推进同城一体化发展?

吴之凌:黄石将对标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两会”部署要求,以武汉新城启动建设为契机,借势借力打造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

一是对标对表,优化发展空间布局。落实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高品质建设黄石—大冶组团,高水平推动光谷科创大走廊、沿江高质量发展带“一廊一带”发展。

二是聚焦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构筑立体交通体系。重点推进武阳高速、大广高速东方山互通、机场高速二期“三条高速”,和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大泉路、沿江大道“三条快速路”建设,谋划实施福银高铁黄石段、新黄石铁路综合枢纽等轨道交通项目,加快黄石新港亿吨大港建设,打造多式联运航运中心。

三是突出武汉新城未来产业配套,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对标全省“三高地、两基地”功能定位,重点围绕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临空制造服务等“四大优势产业集群”,超前谋划布局新产业、新赛道,促进区域产业合作、提升配套服务能力。

四是围绕武汉新城公共服务供给,强化多元多层一体化发展支撑。建设国际化的教育、卫生、社区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医保、公积金等“跨市通办”服务水平,推动都市圈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放大同城效应和整体优势,实现以人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

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

重要功能区

——访湖北省人大代表、

黄冈市市长李军杰

湖北省人大代表、黄冈市市长李军杰。

时代之问,黄冈作答——创新引领,区域协同,加速主城崛起, 加快全域振兴,奋力打造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重要功能区,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黄冈力量。

2022年,黄黄高铁开通运营,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进一步延伸,武汉至黄梅乘高铁最快仅需1.5小时。

1月15日,省人大代表、黄冈市市长李军杰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黄冈主城组团距武汉新城组团中心直线距离仅28公里,燕矶长江大桥通车后至花湖机场仅15分钟车程,处于核心圈层。黄冈战略地位将显著提升,必将成为重要增长极。黄冈将推动市区与光谷紧密协同,与花湖机场全面对接,与鄂州同城发展,与黄石功能互补,着力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功能。

长江日报: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武汉都市圈着力推进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2022年,黄冈市在武汉都市圈同城一体化发展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李军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获国家批复,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统筹全局、谋划长远的战略决策能力。全市上下欢欣鼓舞、倍加珍惜。我们抢抓历史性机遇,谋定而动,谋定快动。

一是进一步明确在都市圈中的发展定位。立足黄冈实际、发展基础,着眼于高质量发展、一体化发展,确定加速主城崛起,加快全域振兴,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功能区的目标定位。着力增强协同创新功能、商贸物流功能、文化旅游功能、农产品保供功能和生态宜居功能,把黄冈主城区打造成为全省科技新城、商贸强城、文旅名城,把黄冈全域建设成为全省绿色智造与创新转化基地、特色农产品保障基地、红色文旅与绿色康养基地、商贸物流基地。

二是全面融入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黄黄高铁开通运营,燕矶长江大桥、武红高速等硬联通项目加快建设。鄂黄长江大桥9座以下客车免费通行。麻城开通中韩等铁海联运石材专列,英山茶叶中欧班列首发。黄冈市域铁路、鄂黄第三过江通道等列入规划布局。推进空港商贸物流基地建设,临港新城综合码头、浠水绿色建材码头开港运营,大别山国际博览中心、智慧农博城、顺丰冷运中心等开工建设。

三是构建区域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以黄冈高新区为主体,对市区3个园区进行整合,建设创新共同体,着力打造光谷东区。与东湖高新区共建的光谷黄冈科技园启动二期项目,与省联投共建的智能科技产业园开工建设。围绕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建立协同招商、产业配套机制,引进产业同链项目57个、投资额510亿元。

打造光谷创新重要承载地。光谷科创大走廊黄冈功能区16个项目全面启动,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开园运营。与64所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与武大、华科大、中科院武汉分院等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45家。578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转化成果9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30亿元。加快科创型企业导入,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316家,高企突破7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163家。

推进公共服务共治共享。410项高频事项“一圈通办”,住房公积金实现都市圈内“打通用”。定点医疗机构、药店开通了异地就医住院、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服务。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与武汉建立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联合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打击非法机制砂行动。

长江日报: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提升都市圈发展能级,纵深推进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发展,高标准启动武汉新城建设。这将会给黄冈带来哪些利好?

李军杰:随着《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武汉新城规划》等落地实施,从交通、产业、城镇、创新等多维度规划布局来看,都市圈核心区向东发展的趋势日益凸显。黄冈处于光谷、花湖机场、阳逻港产业外溢交叉辐射地区,处于武鄂黄黄城市连绵区的核心位置,战略地位将显著提升。

规划确定构建8大城市组团,重点加快建设武汉新城组团,打造主引擎。黄冈主城组团距武汉新城组团中心直线距离仅28公里,燕矶长江大桥通车后至花湖机场仅15分钟车程。铁水公空综合交通要素齐全,农产品、石材、砂石等大宗货物吞吐量大,具备构建“干线运输+区域分拨”为特征的现代化多式联运网络的优越条件。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较大,有条件、有能力承接产业转移。

黄冈是农业大市、生态大市、旅游大市、文化强市,文化旅游功能、农产品保供功能和生态宜居功能在都市圈中独树一帜。全市规上工业企业1451家、居全省第四,协同创新潜力巨大。全市人口规模仅次于武汉,市场容量优势明显。基于比较优势分析,以及与都市圈城市,特别是与武汉形成的功能互补、产业协作、错位发展逻辑关系,我们确定“三城五基地”的发展目标。

我坚信,随着都市圈同城一体化发展的纵深推进,黄冈必将成为重要增长极,为全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更大贡献。

长江日报:下一步,黄冈计划如何利用武汉新城启动建设的机遇,加速推进武汉都市圈同城一体化发展?

李军杰:我们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与武汉新城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功能区。

一是同城化赋能,加快提升主城区能级。以主城区为核心,以浠水、团风为两翼,共同打造武鄂黄黄紧密联系圈层。推动市区与光谷紧密协同,与花湖机场全面对接,与鄂州同城发展,与黄石功能互补,形成科技新城、商贸强城、文旅名城三个30至40平方公里的产城融合单元,承载百万人口。以与光谷产业同链和协同创新为主要动力,全面提升黄冈高新区现代化、专业化建设和运营水平。加大枢纽、通道、网络建设力度,加快燕矶长江大桥建设,推动鄂黄第三过江通道前期工作。启动白潭湖—巴河片区商贸物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结合城市更新,整合文化、旅游、教育和医疗康养等资源,提升城市风貌和品质,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二是供应链赋能,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聚焦优势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打造质量高韧性强的供应链平台,增强科技研发、人才金融、销售流通、品牌建设等一体化服务功能,重塑产业链。面向光谷,量身定制专业园区、专项政策、专业服务,打造光谷产业创新发展重要承载地。主动配套光电子信息产业,聚焦芯、屏领域,引进细分领域目标企业。积极承接光谷生物城产业转移,建设国家原料药绿色生产基地、省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中药材和健康食品为基础、以医药生产加工为支撑,打造三产融合的生命健康千亿产业。发展智能专用设备、新能源汽车等,布局智能机器人产业园。

三是综合交通枢纽赋能,探索双价值链模式。围绕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共建、物流大通道建设等,加快硬联通。推进京九铁路、沿江港口、花湖空港多式联运,构建现代交通物流体系。发挥交通枢纽功能,围绕生产服务、商贸服务配套天网、地网,做强物联网、专业园区等支撑体系,以供应链管理整合资源,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

四是面向都市圈流动人员和流动性消费,大力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服务业。把握都市圈经济特点,把高品质服务业作为提升城市能级的突破口。在城镇化地区,整合特色优势资源,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市场化、特色化、品牌化融合发展,发展主客共享的文旅消费、夜间消费、康养消费,吸引外来人口。在农村地区,以田园综合体为载体,充分挖掘特色农产品资源,融入文化民俗、养生养老、旅游休闲等元素,发展体验式农文旅结合新模式,把好山好水好文化转化为高品质的服务供给,吸引都市圈流动性人口和流动性消费。

五是创新链赋能,加快增长方式转变。扩大人才、科技、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推动增长方式转变。高标准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黄冈功能区,做实离岸科创中心,配套建设科技加速器和特色专业园区,搭建前后台一体化平台。优化创新生态,加快科创企业导入,培育创新产业集群,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长江日报

(注: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5721622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