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市公管局获悉,合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2022年成交金额4740亿元,同比增长10.04%,交易体量稳步增长。

“云上”开评标


(相关资料图)

“投标不出门,开标不见面!”为打通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最后一公里”,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强化科技赋能,上线“云上开标大厅”。

该系统采用3D动画技术,将实体开标大厅“投影”至线上,模拟开标现场的虚拟场景,让投标人身临其境般参与开标全程。“‘不见面’开标不仅可以减少人为干扰因素,同时还可以让投标人足不出户参与开标活动,免去投标奔波成本。”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我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已全面使用“云上开标大厅”,去年共有4958个项目标段实现“不见面”开标。“通过流程控制,让开标活动程序规范,极大提升交易活动的公信力,开标时长也由1~2小时缩短至10~15分钟。”该负责人说。

除了“云上开标”,我市“云上评标”也实现了远程评标多点位“常态化”。评审专家通过远程异地评标系统线上“同框”,在线完成推荐评委会组长、音视频双向同步互动、查看投标文件、评标、评分汇总、形成评标报告、确认评标结果等交易环节,优化异地评审流程。2022年共有1220个项目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其中长三角地区城市开展项目196个。

精准施策为企减负

前不久,安徽宏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标了新站高新区伦先小学食堂扩建工程。“如果是按照以往规定,这项工程我们需要缴纳投标保证金20万元。”该公司部门经理胡汉雄说,“但现在有了‘新规’,这笔投标保证金就不用缴了。”

胡汉雄所说的“新规”是指,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中试行诚信企业减免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政策。“政策实施以来,我们每个月节约下来的资金成本将近1000万元,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别的项目中去,对企业发展是极大利好。”胡汉雄说。

近年来,合肥公共资源交易部门以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深挖交易主体在事项办理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精准施策,靶向发力。

我市探索保函电子化运用,按照“信用优先、便捷高效、降低成本、分步实施”原则,上线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系统,实现申请、审核、开具、支付、传输、运用六大环节全流程电子化操作,让投标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保函线上开立及递交。目前,电子保函系统全面放开接入银行金融机构12家。

“有了这个平台,大大降低了投标的时间和交易成本。”安徽昱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宜富说,从平台开通以来,已参与300多个工程项目投标,共节约保证金5000多万元。

数据显示,2022年,电子保函系统共计为4221家企业成功在线申请开立电子保函22281笔,涉及3126个项目,担保金额61.15亿元;减免诚信企业投标保证金36.51亿元。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推动长三角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合肥市持续改革创新,破除要素流动壁垒,为推动长三角区域率先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助力护航。

去年8月,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公共资源交易主管部门签署合作协议,明确了8项合作内容。同时,我市还联合南通、无锡、衢州、宣城召开长三角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会,38家成员单位共同签署合作意向书。“这一系列举措,都为建立长三角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联动机制打下了扎实基础。”市公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我市公管部门已配合省发改委形成《专家库互联共享技术规范》等4个技术标准,并发挥国家级标准化服务平台示范效应,参与《公共资源交易主体信用评价实施指南》等4个国家标准编制,以标准促规范统一。

(记者 赵俊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