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尾狐篇】

九尾狐在封神中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存在,它在当下文化作品里的高认知度与形象侧写、刚好验证了我们之前在【雷震子篇】中提到的一个看法:


(相关资料图)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个具有当代特征的形象,封神里诸多人物其实也都是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演变成现在的模样。】

它在神妖志怪中的经历可谓相当坎坷:

最早关于九尾狐偏详尽的描述,可追溯至《山海经·南山经》中记载的“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䨼。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吃了它的肉可以不受邪气侵害蛊惑)”,那时形象偏图腾崇拜、略带巫蛊;

而秦汉时期则被视为祥瑞兴王、子孙繁息的象征,甚至《吴越春秋》中还将九尾狐与大禹所娶的涂山女娇联系在一起;孔子及其弟子的《孝经》更是将其地位抬至“德至鸟兽,则狐九尾(九尾狐是德行最高的鸟兽)”的高度;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宗教概念的渗透和巫术风气的弥漫,九尾狐终究还是因其食人和魅惑的特性被逐渐妖魔化,形象也慢慢演变成了现在我们更熟悉的祸国殃民的狐妓形象。

于是经历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轮番影响,九尾狐终究从“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攸昌”这几欲化身仙佛的神坛高高跌落,成为了荒淫无耻、摄人心魄直至败坏朝纲、覆国灭君的祸水妖兽——也为《封神演义》当中对九尾狐的描述打下了伏笔:

“悲风影里露双睛,一似金灯在惨雾之中;黑气丛中探四爪,浑如钢钩出紫霞之外;尾摆头摇如狴犴;狰狞雄猛似狻猊。”

——一个邪魅、妖异、更偏兽态且让人心生震怖的奸诈恶兽跃然纸上。

【体态特征——一尾九绺】

由于九尾狐本身的高认知度与话题度,在众多艺术作品中也涌现了大量九尾狐的角色;如今大部分影视中的九尾狐是以山海经明清刻本与日本江户时期的玉藻前浮世绘为蓝本,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便是在尾椎处直接分裂为九根长尾;

但这种平面视觉层面上的夸张演绎、也大大增加了九尾体积上的累赘与把控重心的难度,直接导致九尾狐数字化时、在真正运动的情况下画面结构失去了平衡,也牺牲了角色本身特有的体态的轻盈与动态的流畅度。

于是我们再往前翻,终于在西晋的壁画和东汉画像砖上找到了一些端倪:洛阳卜千秋、河南偃师辛村新莽等汉代壁画墓室中都可以见到九尾狐围坐在西王母身边的形象;徐州汉画馆收藏的墓顶画像,侧面也刻绘九尾狐——这些画像上的九尾都有一个统一的特点:保持了一根尾椎,在主体上侧分出九股长尾,如同树木的枝干上分岔而生的树枝。

——九尾的形态由此迎刃而解,【一尾九绺】的设定既保持了传统九尾狐的特色,同时又满足了我们对它妖异灵动体态的动态需求。

【体态特征——人与狐的界限】

《封神》中九尾狐设定最大的特点是要表现出它和妲己之间的羁绊——人型和狐型时都需要保留一定对方状态的特色。

传统作品中由于技术限制,一般都是从前者入手:比如演员的演绎加入一些兽性的体态妖媚;

但我们这次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希望从初始的概念设计中就能做到一些双向的呼应,能让这个角色更加饱满鲜活。

结合《封神》的剧情,我们可以把九尾狐的状态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九尾原型魂魄从轩辕坟中被唤醒,此时凶狠危险苍老邪魅,虽然狡诈震怖但病态虚弱;

二是附身妲己回到朝歌食人心血之后变得毛丰体盈、与肉身相融相通,风情万种中夹杂着原始的狠毒。

除去以上,九尾狐还需兼具让人恐惧却又忍不住靠近的体态特色,如何把握好这个人与狐的界限便成了最大的难题——

而根据恐怖谷效应,随着类人物体的拟人程度增加,人类对其好感度亦会随之改变——

于是我们基于这个理论,在前期的几轮设计中对九尾狐的人类特色进行不断调整;从面部到躯干不同部位尝试增加类人占比,最终选择了调整狐类的腰胯结构使它身型更偏人类少女,终于调试出了人狐合一的那种贴合度和恰到好处的邪魅感。

【四阶形态——魂魄到实体的数字化】

前文中提到了九尾狐状态的两大部分,在经历完敲定体态与初轮设计后,乌尔善导演提出了一个更严谨的设定:

为了表现前后状态的差异,各阶段的形态需要进行明显区分——于是我们把轩辕坟中病态苍老丑陋妖异到吃了人心逐渐丰盈标志的两大部分细分成四阶形态;

通过数字化技术完整呈现了从透明魂魄渐生血肉实体落地的过程,这也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技术团队协作的尝试。

为了强调初始阶段轩辕坟狐型【魂魄】病态的特色,

我们查找参考了大量病态动物的状态和形体;该阶段模型由【末那众合】雕塑艺术家冰山亲自操刀,大身选择了硅胶材质以突出真实肉体质感的皮肤褶皱、手工单根植毛来制造持稀疏毛发自然病态的分布,腰胯结构接近人体但紧弓的背部形态又使其整体状态更显蜷缩痛苦;

而第四阶段【实体】形态,

则一尾九绺体态舒展,整体稀疏的毛发也已丰盈饱满,双眼闪亮头尾灵活 ——为了保障数字化最终呈现的透明过渡效果更加自然,

【末那众合】完成了四阶段的概念设计图后,分别制作了对应阶段的雕塑、且进行扫描渲染;

再由【天何言】工作室将九尾狐尾部处理成透明状态变化时所需的粒子化状态;

最后交付【魅思映像】完成一个庞大的视效数字化工程——

魂魄形态下的虚实展现程度、跑动时自身体量对周围的影响、魂魄能量与环境的互动表达等等每一个问题,都要针对这四个阶段的透明度分别处理;这就意味着视效团队为此需要进行大量的流体与粒子解算测试,来逐步确定九尾狐外观的各种细节。

九尾狐在封神数字角色中情感表达最为细腻丰富,且由于角色的性格的复杂和阶段的特殊性,如何制作出贴脸人类演员满足互动需求的数字化效果,是让这个角色鲜活起来的一大难点。

我们也很庆幸能成为其中的一分子,为中国影视的设计与技术踏出勇敢尝试的一步。

最后感谢乌尔善导演,感谢众多优秀的行业内前辈,感谢各位观众读者,感恩我们文明的璀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