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民晚报讯(记者 陆梓华 特约通讯员 焦苇)2020年以来,着眼于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市实施了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在2个实验区、4个创建区、15所市级种子实验校、54所市级项目实验校先行探索实施项目化学习,培养了近200位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种子教师”,初步构建了项目化学习在线典型案例资源库《素养如何落地:项目化学习育人的上海创新与实践》获得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为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今年秋季学期起,上海将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导向,在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推进实施项目化学习。

上海市教委强调,要将项目化学习融入课程实施体系,体现在学校的课程设计、教学安排、教师研修、教学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推动常态化实施,并着力建设典型案例库、加强培训指导、加强评价改革配套,提高实施效果。本市实施项目化学习主要有活动项目、学科项目和跨学科项目三类载体,鼓励学校自主创新,探索项目化学习的有效实践路径。

比如,卢湾中学在新中考改革导向和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的引领下,以跨学科教学作为学校发展科学教育的重要方向和关键渠道。学校综合科学教研组教师,从地理与生命科学各自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出发,联通学科内要素,统筹另一关联学科,整合大概念,统整大单元,聚焦大问题,在七年级地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学习中创设“在上海引种沙棘”情境;基于学校空中花园利用率低的问题,设计《未来校园“空中花园”梦想改造》项目,并以作品导向和实践创造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和生命科学“种植植物”“环境适应性”“生态农业”“生态系统”等学科核心知识,用,推进科学教育“做中学”“创中学”。

图说:上海市卢湾中学八年级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大山’》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聚焦学科核心概念,基于单元序列,每门学科利用10%的跨学科活动课时开展项目化学习,如语文学科“如何编辑一本班级日志”、数学学科“如何制定‘同济苗’学习积分银行兑换规则”、英语学科“为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留学生定制一份中国年夜饭菜单”、劳技学科“如何设计一个保存口罩的袋子”等,以真实情境下的学科实践深化学科核心素养。

在项目化学习推进过程中,针对教师的专业提升,本市举办了200多场“做中学”的工作坊和300多场专题研讨,覆盖教师4万多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