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和逆袭被反复期待着。


(相关资料图)

前后跨越20年,“东北振兴”这一宏大命题,日前似乎遇到一个极佳的观察时点——

如果说今年一季度黑、吉、辽三省GDP增速集体跑赢全国,大家还在担心可能是昙花一现的话,随着近日半年经济数据的出炉,人们开始压抑着兴奋小心揣度,期待太久的振兴是不是有了明晰的印迹?

今年上半年,东北三省的经济表现尽管有明显分化,但整体数据仍然好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吉林上半年GDP增速达7.7%,高居全国第四名,与发达地区长三角省份相比,仅次于上海,比江、浙、皖分别高出1.1个百分点、0.9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和其他发达地方相比,也毫不逊色,比北京、广东分别高出2.2个百分点、2.7个百分点。辽宁GDP增速为5.6%,高于全国平均值0.1个百分点;黑龙江增速稍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仍达4.7%。

而作为东北振兴的“先锋”城市沈阳,多项经济指标正在重回“第一方阵”,其GDP、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三项指标增速,均位于副省级城市前三位。

人们关注的振兴印迹不仅来自统计维度上的数据,奔忙在生活里的东北人,猛然驻足,也发现了家乡与以往有些不同。

离开辽宁盘锦到北京打拼二十余载,在很长的时间里,张艳梅对家乡的记忆,还停留在绵延连片的稻田、胳膊合抱粗细的天然气管道上。他们夫妻二人抵达北京后的第一笔生意,就是卖东北大米。

背井离乡多年,张艳梅仍热切地关注着家乡的每一次房价波动,设想着回乡后可能面对的现状。近日里,提起自己家乡优势,就算理不清弯弯绕绕,多少也能插上一嘴:“现在(盘锦)发展得可好了,我们那会还只有挨着油田的村用(天然气),现在从国外进口以后,家家户户都用上啦。”

若拟作人物,东北三省一定是小说家笔下主角的不二之选,因为“人物底色”足够复杂:从肩负“共和国长子”的荣耀,到工厂不兴、城市不旺,衰退似乎很快,振兴却很漫长。

那么,东北三省的振兴,现在能感受到了么?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东北三省,试图在黑山白水之间寻求回应。

▲鹤岗市“网红”宣传标语 每经记者 杨卉 摄

承接着张艳梅乡愁的辽宁盘锦,是无数东北城市发展的缩影之一。“粮仓”“重工业”“石油”三个东北关键词就占去了两个。

谈起20年前的背井离乡,张艳梅的考量很现实:家那边没厂,工作机会少,农业机械化后种地用不了几个人,守着一亩三分地在土里刨食,收入还是有限。于是,将仍在上学的两个儿子留在老家,夫妻二人开始了漫漫“北漂”路。

还有很多东北人也和张艳梅夫妇一样,他们拖着行李,在对家乡无限留恋中,又带着新的希望奔赴他乡。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东北三省总人口接近1亿人,规模依然较大,但比十年前减少约1100万人。此外,三省常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10年间也下降明显(详见下方人口比重下降图)。

人口流失的原因是综合的,但与经济发展不无关联。

新中国成立初期,盘锦褪去“南大荒”标签,在芦苇荡里建起了农场。机遇接连不断,1964年,东风农场黄金带屯确定了辽河平原上第一口探井的准确位置,拉开了整个辽河油田的创业序幕,盘锦也变身为“油气仓”。

彼时,张艳梅所在的村里,家家户户出了自家院门就是燃气管道。

资源是这片黑土地得到的最好馈赠,却也在往后的几十年里成为某种程度上束缚着无数东北人的网。

抓了一手好牌的东北,在资源优势式微、甚至有的已枯竭的这些年来,一直在学习如何打出另一手好牌。

今年6月30日,盘锦市人民政府印发《盘锦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再提优化能源结构:超前布局氢能,推广氢能在交通、发电、供能、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带动全产业链技术进步与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发展。

但新旧产业共生,动能转换尚不稳定,不只出现在盘锦。

▲40多年前东北林业局的职工 每经记者 杨卉 翻拍

“想你的风吹到了鹤岗。”

火遍全国的"想你风"网红打卡路标,来到鹤岗后并不"吃香",与旁边奶茶店的宣传牌一同挤在广场背面人流稀少的小巷子里。让外来游客“竞折腰”的引流量模式,进入鹤岗后显然还在“试探期”。

黑龙江省鹤岗市,是名副其实的边陲小城,它上一次站在舆论场的中心,还是因为“白菜价”买房的消息——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当地经济基本面的体现。

上世纪开始,鹤岗的主心骨就是煤矿,同鸡西、双鸭山、七台河一道,并列为黑龙江的“四大煤城”。直到2011年,鹤岗被确定为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此后的十年里,煤矿批量关张、人口流失、房价下跌轮番上演,这里甚至一度成为全国第一个实施财政重整的地级市。

但在今年一季度,鹤岗的GDP增速却一举超越全国4个百分点,达到8.5%。这样的反差令人意外。

而这一轮增长仍然来源于传统资源优势——煤。

▲每经记者 杨卉 摄

鹤岗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化铭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去年以来,面对国际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鹤岗鸟山等煤矿一系列优质产能充分释放,稳定了区域能源供给,强势拉动了全市经济快速增长。

杨化铭介绍,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5个百分点,主导行业煤炭开采洗选业增长26.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

一季度涵盖深冬初春,正是煤炭行业的旺季,但季节性红利总有消失的时候——作为鹤岗经济的依仗,煤炭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鹤岗现象与东北三省的命运相映照:过于依赖某些产业,但后续增长乏力。

在那场衰退之下,人们不得不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该“回头”还是“向前看”?

1996年10月,在鸡西非金属矿工业公司吃“国粮”的王贵路正面临这样的抉择。

鸡西,同鹤岗一样,是黑龙江的大煤城。彼时,由于消耗性资源有限,加上运营机制受限,鸡西非金属矿工业公司最终宣告停产,2000多名员工前路未知。直到两年后,矿上的采矿、选矿石墨生产线被原本就是做石墨出身的赵亮及其父亲承包,成立了溢祥石墨公司,王贵路和不少老员工一并加入溢祥,才堪堪与“下岗潮”擦身而过。

▲每经记者 杨卉 摄

另一边,鹤岗市萝北县政府也在为城市的“命运”奔走。2004年,因鸡西溢祥石墨资源越来越少,溢祥石墨高层动了迁移的念头,开始频繁外出考察各地石墨资源,恰好在一场活动中遇上了前来推介自家石墨资源的萝北县政府人员。

不过,萝北的石墨真正卖上价,是近十年新能源产业带动锂电池需求高涨之后。

王贵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锂电池负极材料企业对球形石墨的要求是粒度越来越窄,振实越来越高。萝北的石墨原矿密度高,天生有优势,价格的竞争优势就显现了。”

2022年7月18日 ,中国石墨(子公司之一为位于萝北的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垦溢祥石墨有限公司,股票代码:HK02237,市值:14.24亿港元)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鹤岗市首家上市企业。

据杨化铭介绍,全国新能源动力电池80%的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以及贝特瑞、三星、LG等电池企业所用天然石墨,大部分来自鹤岗,石墨产业已成为支撑鹤岗发展仅次于涉煤产业的第二大产业。

▲萝北的石墨公司选矿车间 每经记者 杨卉 摄

不过,尽管东北三省多次提出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但传统重工业的比重仍然较高。

最新统计年鉴显示,2021年,吉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汽车制造业的营业收入便达到7059.5亿元,占比48%;同一年,辽宁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以及汽车制造业三大行业的营收合计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的44%。

培育新兴产业成为主力“发动机”需要过五关斩六将。还是以萝北的石墨产业构建为例,当地预计2025年总产值将超过100亿元。而在走访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萝北的石墨产品其实相对单一,多以销售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偏低,石墨企业在深加工上受环境等因素限制,无法就近建厂。

▲萝北石墨采矿现场 每经记者 杨卉 摄

2021年,萝北县政府出面,几番洽谈后引进了中国五矿集团,意在推进当地石墨产业链一体化。当前萝北经开区正在建设污水处理厂项目,有望解决产品附加值偏低等问题。此外,政府方面还将加快推进亚行污水处理厂、大型尾矿库、鸭蛋河水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产要素保障。

产业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新旧动能的转换需要持久浇灌。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也指出,新兴产业要发展起来需要很多的配套条件,如上下游的建立、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还要具备价格、成本优势等。

肖金成强调,东北发展新兴产业关键在于厘清是谁在发展:“是企业来发展,是投资者来发展,不是政府来发展。政府提出产业多元化等规划没有问题,但是能不能真正发展起来,要看市场的选择。”

▲旅行社在口岸迎接俄罗斯游客 受访者供图

6月初的清晨,天刚麻麻亮,田琳就爬了起来,联系地接社确认每个团队成员,准备横幅,然后匆匆坐车前往珲春口岸。

吉林珲春口岸同时连接中俄朝三国,受疫情影响,三年来与边贸、旅游业沾边的产业都处于停滞状态。直到今年俄罗斯与中国签证政策调整后,大批游客再次涌进了珲春口岸。

本地导游小张时隔多年重新说起俄语,面对游客时侃侃而谈,转回头又是一脸腼腆的笑。谈及“重操旧业”的感受,小张难掩兴奋:“肯定很激动呀,终于又有活干了!”

吉林省人民政府官网披露的数据显示,自1月8日中俄珲春公路口岸恢复客运通关后,出入境人员流量持续上升。据新华社报道,截至6月26日,珲春公路口岸共验放出入境人员7.3万余人次,交通运输工具1.6万余辆次。[1]

中俄民间交往的热度在逐步复苏。

“那边(俄罗斯)现在什么都缺,中国日用品性价比也高,游客来了就买买买,每人限带25公斤。吃的、喝的、用的,最近珲春的大小商铺,米面粮油、鞋袜衣物、水果零食,都赚到些钱了。”蓝天酒店经理刘权说道,今年俄罗斯与中国签证政策调整后,直到最近一个半月,酒店业务开始有明显增量,近期更是基本被俄罗斯游客“包圆”,比疫情前(俄罗斯游客)还增长了约三成左右。

消化着客流激增喜悦的同时,刘权也被客群变化搞得有些措手不及,酒店内部张贴的宣传海报还是朝鲜风格,楼梯口贴满的却是俄语团队行程单。

每经记者在珲春还看到,来自俄罗斯等地的帝王蟹、板蟹、梭子蟹正在改变本地居民的饮食结构,一座不临海的城市,反而让海鲜成为最新的“社交名片”。

▲海鲜成珲春最新“社交名片” 每经记者 杨卉 摄

工业之外,贸易是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一大马车,而俄罗斯正是一辆大马车。

今年以来,整个东北三省在对俄贸易方面大放异彩,通商要道再现车水马龙,对外开放打开新天地。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北三省对俄罗斯的出口总额达到272.92亿元人民币,黑、吉、辽三省对俄罗斯的出口总额增速分别达到94.3%、325.4%和64%。其中,黑龙江和吉林对俄出口增速均高于全国水平(91.7%)。

俄罗斯中国总商会会长、中诚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立群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俄乌冲突后,欧美把俄罗斯剥离出贸易体系之外,这直接导致俄罗斯将更多地参与中国主导的贸易体系。由此,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经贸合作也面临机遇。

“中国能够提供俄罗斯所需的95%以上商品,而且质量更好,价格更便宜。在消费品领域,中国生产的手机、电脑、汽车等消费品在俄罗斯热销。除了消费品和轻工业产品,俄罗斯国民经济运行所需要的各种设备、零部件也可通过东北地区输入。”周立群说。

▲珲春街头的俄罗斯游客 每经记者 杨卉 摄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也提及,中俄贸易高度互补,这种互补是长期发展的基础。俄罗斯的产业结构不完整,中俄贸易中,我们给俄方提供了很多工业品,比如很多新能源汽车就卖到了俄罗斯。

除此之外,周立群分析认为,俄罗斯在发展远东地区方面有着政策上的明确支持,这将带动俄远东地区的需求增长,东北地区可以加强和远东地区的贸易合作,共同分享俄远东发展的红利。

5月,海关总署批复同意吉林省扩大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增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中国旧称“海参崴”)作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自6月1日起实施,被视为东北振兴与中俄合作的又一节点。

错过了上世纪的改革开放,俄罗斯会是东北三省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吗?

面对这个问题,可以乐观,但需要意识到,当前的外贸增长可能不会总是高歌猛进。

在白明看来,俄乌冲突后,俄方与其它国家的贸易选择面缩减,当前的中俄贸易发展有一定特殊性。中俄贸易“未来肯定是有潜力的”,但更具可持续性的互补挖掘仍然需要从产业基础上步步对接。

即便中俄贸易持续迸发,东北三省在其中要想成为最大受益者,还有不少功课要做。

“东北三省的受益更多是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但长三角、珠三角一带是从产业上受益,它们能提供的产品更多。”白明认为。

东北三省产业培育需要时间,配套设施、人力的完善与“唤醒”也需要再努把力。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珲春当地一些外贸从业者认为,内贸跨境运输仍然存在发展痛点。

延边泰达国际商贸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邹金波在吉林珲春扎根贸易行业十多年,据他介绍,如果货物当天中午从珲春装车走陆路,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到大连,三天后大概就能到广州、厦门、宁波等地,“内陆运输的价格已经被席卷的电商打了下来,这条路方便又便宜。”

“但若走内贸海运,先从珲春运到俄罗斯,再从俄罗斯运到上海和宁波,可能需要15天甚至25天。”邹金波说。

在从业者看来,目前俄罗斯(外贸)最大的问题是通关难。邹金波表示,他上个月就有一批货“流浪”在口岸,半个月左右才顺利通关发走。

▲俄罗斯游客 受访者供图

不过 ,来自俄罗斯的机遇还能再拔上一拔,比如资源互通。这方面,受益的百姓更有发言权。张艳梅即便已离乡来京多年,但提起自己家乡优势,也能插上一嘴:“现在(盘锦)发展得可好了,我们那会还只有挨着油田的村用(天然气),现在从国外进口以后,家家户户都用上啦。”

张艳梅谈到的资源互通,在今年要更为明显。4月19日,国家油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双台子储气库双向输气管道工程成功投产。该管道工程连接了辽河储气库群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投产后,管道日输气能力达6810万立方米,可有效解决辽河储气库群外输瓶颈,增强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天然气供应的稳定性。[2]

白明也指出,从整体发展的角度看,东北三省需要借助类似“一带一路”“上合组织”这类平台型合作机制,让发展拥有载体,同时还要创造出入境、物流等条件恢复边贸,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

▲每经记者 杨卉 摄

背井离乡多年,张艳梅也不是没想过回头。她热切地关注着家乡的每一次房价波动,设想着回乡后可能面对的现状。但即便乡愁再浓,她也还要为目前已值壮年的两个孩子打算。

“家里哪有什么好单位,再说有的单位,也并不是谁都能进去的。现在年轻人基本都出去打工了。”张艳梅虽然也认可家乡越来越好,但目前那里可提供的就业机会,显然还不能让她满意。

正如网剧《漫长的季节》那样,在东北文学中,国企改制带来的“下岗潮”流淌着辛酸和无奈,充斥在无数家庭之间,伴随着老工业基地的没落,构成了东北振兴的情感底色。

▲网剧漫长的季节官方微博截图

谈东北振兴,绕不开象征着昔日荣光的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也绕不开战略新兴产业的布局。

历史积淀和现实要求,使得国资在东北经济中始终发挥着扛鼎作用。

放眼东北三省,国有经济的比重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大庆油田、一汽“打喷嚏”,全省经济就“感冒”。在这句流传甚广的论断里,可以一瞥央企国企在东北经济中的强大影响力。

以辽宁为例,该省产业偏重、偏“黑”,三大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冶金)占工业总产值超75%;而这些产业中,国企是主力。

▲国企本钢集团冠名的辽宁本钢队在CBA2022-2023赛季中夺冠,打出了辽宁“体育强省”的威风 新华社记者 龙雷 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东北三省当前约180家上市公司,其中国资为实控人的有70家,占比超过三成。这些国资上市公司一季度平均研发费用是整体平均水平的1.47倍,一季度平均营收是整体平均水平的1.45倍,平均归母净利润是整体平均水平的1.09倍。

由此,要谈东北振兴,就不能不谈国企改革。

东北国企应该怎么改?

肖金成总结道,东北国有企业有三大“包袱”,都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遗留下来的,包括债务包袱、“企业办社会”的包袱,以及企业富余职工的包袱。“东北振兴首先应该给这些企业‘卸包袱’、轻装上阵,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同类市场主体竞争。”

▲东北人的老照片 每经记者 杨卉 翻拍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肖斌曾前往多家东北央企国企调研。他认为,除开公益性国企之外,参与市场竞争的国企还要加速资源流转,尤其是一些超巨大的央企,在解决“企业办社会”等遗留问题过程中,既需要经历一个去行政化、释放市场主体活力的过程,同时也要保障不会对正常的社会治理构成严重冲击。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的改革令肖斌印象深刻。以绩效评估体系为例,管理岗最多只能拿到绩效最高级别的次一级,往往是一线的工人岗、研发岗、市场岗能拿到最高评级。肖斌指出,发展装备制造业就要在这些关键领域、关键环节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据中车长客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介绍,公司推广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破除“铁饭碗”思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重奖成功,引导各类人才用业绩说话。

改革先锋的示范作用有待推广,当前仍有央企国企依然存在自主创新不足、行政化等问题。

东北经济成长于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又以东南沿海地区为桥头堡。数十年积淀下的体制机制与群众心理基础,要想“改头换面”并非易事。

▲国企工人作业 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肖斌坦言,目前在东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有待充分发挥。

“现在东北主要的市场主体依然是国有企业,强化市场配置功能,一方面就是要增加异质化的市场主体,要不断引入包括外资在内的非公经济,与国有企业共同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还要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的市场配置功能,也就是国有企业作为特殊市场主体对其他市场主体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当好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链长,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长光卫星就属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典型。该公司由吉林省政府、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社会资本以及技术骨干出资成立,是我国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通过‘混改’真正实现产学研的结合。”肖斌说道。

在更深的变革之中,需要激发更多市场的力量。

肖斌表示,“要让市场更加有效,其实政府要更加有为,要创造一个比较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人来投资。

▲今年“六一”鹤岗儿童公园门口的人们 每经记者 杨卉 摄

肖金成进一步分析指出,投资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其中,软环境包括法治环境、政府官员的服务态度、创业氛围等。而在硬环境方面,尽管东北铁路、机场、高速公路齐全,但企业要落地生根还需要产业园区内的各类地上、地下设施实现“九通一平”,这就需要政府进行投资建设。

从“投资不过山海关”到未来“投资就到山海关”,资本的涌入、产业的构建以及人才的回归是个生态工程,东北还要走过一路荆棘。

不过,就算披荆而行,这条路也要走,还要快步走。因为“山好、水好、哪哪都好”的东北,仍然是一片沃土,离开的“张艳梅”们一直期待着,有一天能带着儿孙回到家乡,孩子们不必背井离乡就能拥有更光明的未来。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艳梅为化名)

策划|何强

统筹|郭荣村

记者|杨卉 杨煜 李少婷

编辑|易启江 排版|易启江

视觉|蔡沛君 视频|步静

(每经记者张海妮、张怀水对本文亦有贡献)

记者手记|当振兴从数据变成就业和机遇时,更多“张艳梅”才能不抛弃自己的故乡

出走东北四年,来来往往见过了很多人,很多事。最近的一次,站在南方某个无人贩售的便利店里,我想起了自己尚不能使用网络叫车平台的故乡。

怀揣着一季度令人振奋的经济数据,记者满怀期待地再次踩上这片黑土地,下矿山、钻煤矿、赶大集……观察东北现在最真实的样子。

采访过程中,记者多次拦住当地百姓,如超市工作人员、煤矿退下来的老人、未至而立的本地人、外贸企业负责人等,问出这个问题:“是否感受到东北在振兴?”他们对振兴的体感似乎并不明显,不过谈起日益向好的数据和近在咫尺的机遇,大家又是兴奋和期待的。外贸商人期待口岸进一步放开,酒店经理憧憬更多商务和旅客到来,待业年轻人希望高新技术能向北对接……

如果说经济数据普通人难以估量,那生活质量一定是可以衡量的。谈及“是否在最近几年里感受到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这个话题,大部分东北人的回答都是自得其乐,毕竟在那里已不用为生活奔波。

只是东北有点特殊,这里的生活节奏很慢,房价不贵,但压力也不小。从就业看,除了“考编”和进厂,月薪几千还能交社保甚至还能专业对口的机遇,无差别地冷待所有人。正如文中张艳梅担心的就业问题,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在这里扎根的太少,做买卖、打零工,是很多东北中年人的写照。他们的上一辈见证了家乡的辉煌,留下了宝贵的资源财富,留下了谋变的任务。当振兴从数据变成就业和机遇时,更多“张艳梅”才能不抛弃自己的故乡。希望在这轮复苏里,无论是交通还是科技甚至是娱乐,东北都可以走出自己的速度和模式。

一个热爱自己故乡和脚下土地的东北人,不该只爱它的样子,更期待能爱上乐在其中的自己的样子。

参考资料:

[1]口岸忙 贸易热——中俄边境小城盛夏新气象。新华社

[2]辽宁全面振兴 盘锦走在前列 | 双台子储气库双向输气管道工程成功投产!盘锦市人民政府官网/网信盘锦

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