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在昨天(8月24日)下午举行的2023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运河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分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嘉宾会聚一堂,为运河城市生态保护修复建言献策。

论坛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丰昌、王超等专家学者,分别以《面向生态文明的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战略研究》《河流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主题,畅谈心得和建议。当天,世界运河城市生态保护和修复典型案例首次发布,来自全球运河城市的25个案例入选。英国北格拉斯哥、扬州三湾湿地公园、京津冀永定河、徐州潘安湖等生态修复案例一同在论坛上进行了分享交流。

作为“运河长子”,大运河扬州段是运河全线历史最悠久、文化遗存最丰富、活态利用最好的河段,浓缩了千里运河最精彩的华章,特别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方面取得的成效,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市区划出生态中心,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上亮点突出,赢得专家们的点赞。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东举例说,比如大运河的活水工程,本来是处于淮河入江这个地方,以前洪涝灾害也多,有时候汛期时有洪水,没有汛期时水又不活,造成扬州的水的地表水环境不怎么好的,后来通过活水工程把它活动了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地方。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刘青松表示,扬州有江、河、湖优势独特,这些年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亮点频出,在运河治理、大运河修复等方面获得了很多经验。

成效来自久久为功。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何军表示,在扬州,感受到运河文脉传承和运河生态保护相辅相成、共同推进。“运河的保护就像生态环境治理一样,不是靠一朝一夕,需要10年甚至20年,所以下一步扬州的生态环境保护也好,大运河的保护也好,还是属于负重爬坡、任重道远的阶段,要常抓不懈,通过努力让美丽运河、美丽扬州、美丽江苏做得越来越好。”何军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科学高效公平评价,本次论坛参与评选的专家组首创《运河城市生态保护与修复典型案例评估标准》,从环境健康、发展绿色、城乡宜居、人文厚泽等四个领域,设计了环境质量改善、治理技术创新、制度体系建设等15个指标,力求反映运河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和特色,也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美丽运河”篇章。

(来源:江苏广电扬州中心站/王泽坤 扬环宣 编辑/赵恩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