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24日),2023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举办,600多位国内外嘉宾汇聚一堂,交流碰撞,共商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共谋运河城市的合作与发展,形成世界运河城市遗产保护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扬州倡议”。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秘书长 刘光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夏秋之交,扬州运河大剧院宾客云集。今年的论坛主题名为“运河城市遗产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保护和发展无疑是其中关键。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秘书长刘光明说:“我们历年参与的论坛当中,都是以运河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为主题,开展探讨和研究,开展国际交流的合作,将我们中国大运河的文化、中国的故事向世界推广,讲好我们中国的故事。”

新时代要实现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绿色低碳的良好氛围。论坛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指导委员会成员马蔚华说,要通过建设绿色低碳的发展体系,比如打造零碳景区,发展低碳航运等,描绘好水清岸绿的运河生态岸线,“利用各种形式倡导绿色城市文明,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凝聚全员的共识,绿色低碳发展是古运河千古畅流的根本途径,这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参与,共同努力。”

从古至今,运河的开凿利用便利了沿线区域的交通,更促进了地方文化、商贸、旅游和思想的融合,构成了生动璀璨的世界运河文化景象。

文化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认为:“要充分利用大运河的资源禀赋,发展一批特色产业,推动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走向深化,助力大运河沿线文旅深度融合,实现运河城市间文化和旅游交流可持续发展。”

中国大运河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作为大运河原点城市,扬州一直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运河十二景,一景一故事。作为故事主角之一的三湾古运河畔,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伫立于此。自去年开馆以来,这里已成为游客慕名而来的“打卡地”。

馆长郑晶说,未来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差异化、多角度解读大运河,推动大运河从“地理空间”向“文化空间”转变,“能够看到有历史的角度,有自然的角度,有生态的角度。因为大运河博物馆是一个建在国家文化公园内的博物馆,我们也希望通过创新性的表达,能够拉近历史和公众之间的关系,能够对大运河文化的传播起到非常好的助力的作用。”

千年运河蜿蜒流淌,贯穿南北。古时,运河畔商贾云集,汇聚一时繁华。而今,河畔两岸,百姓生活的人间烟火,生生不息。

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认为,无论是运河的管理者,还是研究者、使用者,都要思考同一个问题:如何在当下和未来,让运河继续造福人民的幸福生活?“以大运河优秀文化为动力、为支撑,以大运河的生态空间、低碳的运输方式,以及人民的高度参与,让大运河文化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大运河沿线城市应该率先推动,发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现代化的支撑作用。”

(江苏新闻广播/顾倩颖 编辑/高若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