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连日来的高温天气不仅让人大汗淋漓,也给螃蟹养殖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然而,在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的江苏余年农林生态发展有限公司,30亩螃蟹已住进“空调房”。
“我们在全国范围内率先采用‘冷能气悬降温设备’进行螃蟹养殖,并于近期完成安装。”江苏余年农林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员王亚坤介绍,“冷能气悬降温设备”主要通过制冷系统为空气降温,随后将冷气输送到养殖池塘底部进行低温增氧和曝气。
入夏后,王亚坤会根据当日气温开“空调”,螃蟹们平均每天可“享受”8—10小时。“我们设置了两个试验塘。据1个月的观察,我们发现使用该设备平均降温3℃。”王亚坤告诉记者,蟹塘的温度最好能保持在28℃~32℃,高温天气不仅影响螃蟹的进食与蜕壳,还会影响伊乐藻的生长。
工作人员在调试设备
俗话说“养蟹先养草”。蟹塘内,除了来回活动的小蟹,长条形、绿油油的伊乐藻也是重要成员。据介绍,种植伊乐藻是保持蟹塘环境稳定的核心手段之一,不仅可为螃蟹提供植物性饲料和栖息场所,还可以吸收水体中氨氮等有害物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伊乐藻不耐高温,高温季节休眠易死亡,导致养殖水体出现系列问题,进而导致螃蟹大批量中毒死亡。”王亚坤说。
新引进的设备也能解决这一问题。“‘冷能气悬降温设备’是近年来开发应用于水产养殖领域的新型设备,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王印庚研究员团队在海参养殖中试验获得成功。然而,该设备在螃蟹养殖领域尚未实现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没有先例的。”武进区农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水产科科长黄桦介绍,武进先试先行,“第一个吃螃蟹”。在“黑科技”加持下,目前试验塘长势喜人,螃蟹平均规格已达3两。若设备能在7—8月助力蟹塘保持明显降温效果,有助于提高螃蟹成活率和养成规格,进而提升经济价值。
“为了及时掌握温度变化,在恶劣天气来临前做好防范措施,我们还配套使用渔业智能化管理平台。”王亚坤拿起手机展示,除了池塘温度监控外,平台还可以监测养殖水质、病害、投入品等,并通过线上一键开启“空调”及各项功能,营造螃蟹生长最优环境,以大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智能化的科技手段打破传统水产养殖“看天、看水、看鱼”的老办法。
向农业强国阔步迈进,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截至目前,武进全区水产养殖面积共4.03万亩。“为保障渔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武进区积极探索传统渔业‘退’、现代生态渔业‘进’的先进路径,引进‘渔光互补’‘养殖尾水净化’‘大水面人放天养’等新模式、新技术。”黄桦表示。下一步,武进区还将加快种业、农机、渔业等领域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推进数字乡村监管决策、智慧生产、惠农服务“三张网”建设进一步融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