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连日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黄川镇新联村的广袤大地上,数十台栽秧机集约在田间,你追我赶,往来穿梭,一派农忙景象。近年来,新联村党支部主动调整发展思路,高举党建引领旗帜,紧扣向土地要效益总抓手,走出了一条产业带动,富民兴村的特色发展之路。

新联村是由黑泥顶、新桥、新民、马浅、小石总5个自然村合并的大村,拥有10000余亩土地,耕地种植面积7500余亩,总人口3650余人,土地面积占全镇十分之一,人口占全镇5.7%,全年产粮1950万斤,稻麦双季产值达2535万元。今年栽秧总量6900亩(其中机插秧4700亩,占水稻总面积70%),先后建起稻虾共养基地、稻米深加工基地、稻麦烘干房,人均收入达24000余元,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2016年,新联村通过整合黑泥顶、新民、新桥等村流转土地3000亩,大力开发稻虾共养项目,打造“种植+销售+冷藏+烘干+智慧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引进现代化农业管理模式,以村集体经营为主体,以外包增收促经济增长为抓手,以农民多项分红获利为目的,制定“村集体增收书记项目”清单,由村支书带头认领增收项目,明确增收目标,记好村民分红一本账,集中打造片区产业发展带。

据新联村党支部书记孙本东介绍,为了减轻农民负担,新联村现已流转土地6000余亩,实际栽秧5000亩,把零星土地变成大片田,逐步形成由小块多种变成统一种植,由繁重的体力劳动,变为农机耕作,由农机耕作,变成全程机械化生产。

新联村致力于农业现代化生产,在村党支部的统一安排下,以组为单位先后为全村配齐了8台旋耕机,26台开沟机,5台大型收割机,9台插秧机。在两季大忙中,村里成立了农机组、播种组、插秧组、农业生产管理监督组,采取统一调配,合理安排,精准利用机械的大生产举措,推进农业生产走向机械化、科学化、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中生产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我家种植的12亩责任田,自从土地流转后,除去在外打工每月赚到5000元,每年不用操心还能领取土地补贴1400多元,土地流转资金14000多元,经济收入越来越高,小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一位新联村村民说。

“我们村支两委制定的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方案,今年得以实现。机械化农业插秧,优点是省工省时省力,效率高,成本低,减轻劳动强度,插秧进度快,可在大忙中提高插秧效率,使秧苗整齐度高,促进苗齐苗旺,适合规模化生产。我们之所以连年流转土地,就是为了把小块地变成大片田,易机械化操作,易无人机施肥打药,方便统一管理,实现在同一块土地上增产增收。”新联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孙本东介绍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