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时分,夏吾才让穿好深色制服,带好望远镜和记录本推门出去。正值春季森林防火关键时期,他和同事要上山排查安全隐患,沿途还要走村入户宣讲防火常识。
【资料图】
55岁的夏吾才让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黄南麦秀林场副场长,在林场工作30余年,从“伐木人”到“护林人”,夏吾才让见证了麦秀林场从“满目疮痍”到“绿进豹归”的华丽蝶变。
3月24日,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麦秀镇龙藏村,麦秀林场护林员(左一)在牧民家中宣传防火知识。(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麦秀林场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麦秀镇和同仁县扎毛乡境内,是黄河一级支流隆务河上游流域水源涵养林区,也是青海省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个核心区之一,生态地位重要。
“林场最早时是森工企业。那时只能靠山吃山。岩羊、马鸡随便打,砍来树枝当柴烧。林场里还开了一家木材加工厂和家具厂。”麦秀林场副场长韩富忠回忆说,那时最多的一年,林场采伐林木超过3万立方米,相当于近10万棵大树。
过度采伐使得原本郁郁葱葱、连绵不绝的原始森林满目疮痍。森林面积减少,蓄积量急速下降,近三成树木患上了病虫害。夏季洪水泥石流频发,冬季麦秀河水几近干涸。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减少,重点保护水生动物水貂绝迹。
2000年,我国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林业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麦秀林场自此停止了商业性采伐,转向大力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开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种苗培育、有害生物防控等。
每天爬山过河,巡山护林,与企图偷盗林木、盗猎野生动物的不法分子斗争,走家入户宣讲护林防火常识,开展森林疫源疫病监测……夏吾才让由一名“伐木工”转变为“护林人”。“一句话,我们不再‘靠林吃林’,而是要看林、护林!”
3月24日,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麦秀林场,护林员在巡护林区。(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发展理念与方式的转变重回记忆中的“绿水青山”。如今,麦秀森林资源实现了恢复性增长。森林面积增长了21%,森林蓄积量增长了47%,森林覆盖率增长了15.5%。
过去多年不见的雪豹频繁现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喉雉鹑在林区多个区域发现。野猪、雉鸡等频频出现在人们视野,候鸟、旅鸟的数量种类也不断增多。过去以毁林方式解决燃料问题的生活方式得以转变,天然林净增森林蓄积量70余万立方米。
“过去只有一部有线电话与外界联系,现在林区80%以上地区都覆盖了移动网络,场部及多个管护点覆盖宽带网络。职工巡护过去只能步行、骑马,现在则普遍使用摩托车、汽车巡护。人们的收入也增长了10倍多,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极大改观。”说起这些变化,韩富忠如数家珍。
如今,麦秀林场建立了11个管护站点、2个资源检查站、14处林区森林火源控制点,共有151名护林人员和58个群众性防火小组。2007年,夏吾才让被评为全国优秀护林员。
这是2020年7月20日拍摄的麦秀林场照片。(受访者供图)
山有人看,树有人管,火有人防,立体全面的森林管护网络体系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韩富忠说:“天保工程实施二十多年来,为祖国筑起了绿色屏障。我们切实感受到,这项工程的确是民心工程、林场的救命工程。”
山坡上,云杉郁郁葱葱;山脚下,麦秀河水静静流淌。如今,麦秀林场内部分干涸的山泉溪流恢复了生机,河流清澈,入河泥沙明显减少,当地风沙天气也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