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寒冬初袭的皖北平原,虽然迎来气温骤降,可在阜阳市颍上县半岗镇工业区郑氏米业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却是一派繁忙的热闹景象。总经理王凤抓起一把刚刚加工出的大米,在手心里摊开后,仔细端详着米粒,对身边的工人说:“我们加工的大米一定要保证质量,确保老百姓的饭碗里盛的中国粮是放心粮、优质粮。”

2019年4月入选“中国好人榜”的王凤,如今经营着一个年产值3个多亿的大米加工龙头企业颍上县郑氏米业有限公司。多年来,王凤从一名下岗职工开始艰苦创业,致富不忘乡邻,带动更多人就业并过上幸福生活。


(资料图)

1999年7月,刚满18岁的王凤从阜阳行政干部学院毕业后到半岗镇工作,2000年因机构改革,夫妻双双下了岗。爱人郑彪受不了打击,整天情绪低落、借酒消愁,而王凤却不认命。她告诉爱人,命运要靠自己把握,只有不认命不服输,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起初,两口子外出打工,后来回到家乡经营了一个水果摊。2004年,她又和丈夫做起粮食生意。

在收购粮食的过程中,王凤发现,淮南夏集加工大米的商人特别喜欢收购半岗镇周边乡镇的稻谷,原因是这一带水稻生长中灌浆的时间长,灌溉水质好,是无污染的八里河和淮河水,加工的米,质量好,口感好。当时半岗镇周边还没有上规模的大米加工厂。瞄准这个商机后,她和爱人商量决定搞大米加工。

王凤四处筹措资金30多万元,建厂地,购设备,招员工。2007年,郑氏米业终于投产了。2010年3月,她顶着家人的反对和压力,卖掉自己的房子、车子以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投资400万元,扩建了郑氏米业加工厂,并新上一条先进的生产线。

由于缺乏管理和营销经验,刚开始产品打不开销路,生意不景气,2007年3月份投产,5月份就停产了。关键时刻,王凤冷静思考,她认为商场如战场,困难总是暂时的。王凤说“每次回想起当时的那一段经历,眼泪都止不住地流。那时候,这个厂的每个角落我都曾蹲下来哭过,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为了打开销路,她独自一人跑江苏,去浙江,到上海,下广州,制定产品市场营销策略,建立起产品的销售网络。

依靠良好的品质和营销策略,大米终于有了销路,让王凤欣慰的是,周边的很多乡亲选择把新收的稻谷预存到王凤的米厂,等销售之后再给钱,一下解决了王凤前期资金投入的大难题。2010年9月,历经千辛万苦,新建日产200吨大米的郑氏米业一整套现代化生产流水线正式投产。王凤的企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郑氏米业已经成长为年产值3亿多元的龙头企业,产品远销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企业注册的“鑫福顺”商标成为安徽省著名商标。

王凤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我认为虽然下了岗,只要我努力奋斗,不等不靠,一定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王凤致富了,但她不忘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乡邻。十多年来王凤累计捐款近50多万元,用于助学、助残、修桥、铺路、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孤寡老人,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王凤先后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并获得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中国好人”等荣誉。

“用双手成就梦想”,可王凤的梦想远不止于当前创业的成功。王凤说:“未来我将计划建立新型农产品加工基地,走‘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道路,助力乡村振兴,让更多的农民和困难职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田斌)

推荐内容